日本禿頭鯊現蹤碧潭堰 新店溪生態水準再升級

長達132公尺的碧潭堰魚道自2023年8月啟用至今,也即將邁入第三個年頭。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長達132公尺的碧潭堰魚道自2023年8月啟用至今,也即將邁入第三個年頭。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碧潭堰以獨特的三排四轉折魚道,打造讓眾多魚類可以順暢洄游的生態廊道。新店溪清澈水質不僅提供魚類生存所需的充足溶氧,同時讓許多有洄游習性的魚類順利上溯。對水質極為敏感且珍貴的日本禿頭鯊(和尚魚)也在近日大量現蹤,連續三年到訪彰顯碧潭堰生態友善。

新北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日前透過水下攝影機的畫面,捕捉到日本禿頭鯊群泳的珍貴畫面。他進一步說明,近期民眾也可以透過觀察窗親眼目睹,牠們從魚道內匍匐前進的可愛模樣,這不僅為碧潭堰魚道再添一筆生態紀錄,再次證明新店溪水域環境提升,同時驗證碧潭堰魚道的通用性,讓不同種類的魚兒順利洄游。

生態調查團隊指出,日本禿頭鯊這種河海洄游的魚種,在台灣東部較為常見,西部的河川並不常見,要看到日本禿頭鯊努力往上爬的景象,代表所在河川水質具高溶氧,因此,碧潭堰鄰近出現日本禿頭鯊,顯示新店溪中上游水質良好。早在2010年時,環境部就曾公布新店溪碧潭發現絕跡超過20年的日本禿頭鯊再度現蹤,證明淡水河流域水質大幅改善。

生態調查團隊補充,2022年5月在碧潭堰施工期間,就發現大量正在溯溪而上的日本禿頭鯊,牠們喜歡緊貼在光滑濕潤的牆壁,在岸邊攀爬的時候也不忘啃食牆壁上附生的藻類,之所以能夠黏在堰體光滑的牆面上,主要是靠著在肚子底下癒合成為吸盤狀的腹臍,可以緊緊地吸著牆面,再藉由嘴巴、胸鰭和身體的配合,緩緩向上攀爬。憑藉這項獨特本領,對牠們來說攀爬數十公尺高不是問題。

水利局表示,長達132公尺的碧潭堰魚道自2023年8月啟用至今,也即將邁入第三個年頭,最初是作為生態補償策略,從無到有的建置成功打通中斷46年新店溪生態廊道,魚蝦蟹逆流而上,其中36種原生魚類已利用魚道洄到上游,碧潭堰魚道已不僅是單純的水利設施,更是生態友善的重要里程碑,實踐了水利、觀光、生態與環境教育的四棲目標。

6月12日凌晨4時許水下攝影機捕捉到日本禿頭鯊群體泳入碧潭堰魚道畫面。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6月12日凌晨4時許水下攝影機捕捉到日本禿頭鯊群體泳入碧潭堰魚道畫面。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延伸閱讀

【河好如初周報】從魚回家的路,看我們與河的下一步

【河好如初周報】從魚回家的路,看我們與河的下一步

美國德州洪災至少78死41失蹤:女童夏令營遭淹沒,為何災難比預期嚴重?

美國德州洪災至少78死41失蹤:女童夏令營遭淹沒,為何災難比預期嚴重?

德州洪災已161失蹤110死 艾伯特:一堵30呎水牆奪走生機

德州洪災已161失蹤110死 艾伯特:一堵30呎水牆奪走生機

廣角鏡/新店溪生態廊道

廣角鏡/新店溪生態廊道

【河好如初周報】科技下水,成為觀察河流的另一雙眼睛

【河好如初周報】科技下水,成為觀察河流的另一雙眼睛

視察碧潭堰魚道毛蟹爬繩回家 侯友宜:水環境是生命源頭

視察碧潭堰魚道毛蟹爬繩回家 侯友宜:水環境是生命源頭

濁水溪真有石虎 牠路過抬頭看一眼相機被拍到了

濁水溪真有石虎 牠路過抬頭看一眼相機被拍到了

台江親師生淨堤守護貝克氏鹽草 教學相長做比說更容易懂

台江親師生淨堤守護貝克氏鹽草 教學相長做比說更容易懂

台南古河道重現...第一個示範點在校園 環團期待延伸到司法博物館

台南古河道重現...第一個示範點在校園 環團期待延伸到司法博物館

桃園黃墘溪嚴重汙染改善 蘇俊賓:河川汙染大降 今健行樂

桃園黃墘溪嚴重汙染改善 蘇俊賓:河川汙染大降 今健行樂

影/黑熊現身大安溪沿線淺山棲地 4部落拍攝壯碩成熊影像

影/黑熊現身大安溪沿線淺山棲地 4部落拍攝壯碩成熊影像

打造減碳循環 環境部推動「沼到田、沼到電、沼專業」

打造減碳循環 環境部推動「沼到田、沼到電、沼專業」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