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邊故事
閱讀更多筏子溪情境式體驗:海洋生態學者溫國彰的看見與行動之路
關心溪流,其實就是在關心大海。從筏子溪出發的自然課,是學習的起點、思考的延伸、行動的力量。溫國彰說:「真正的生態教育,不只是教你只是看見,更...
石遠誠談寫字、書法、筏子溪養鴨示禁碑
走進筏子溪,不只是與自然對話,更是一場文化的尋訪。當文字遇上溪流,當故事連結石碑,筏子溪便不再只是風景,而是一條滿載記憶與情感的詩意溪流。書...
潛心魚道,分類泰斗陳義雄,日皇明仁的學術摯友
水利署全台250個生態固定樣站調查,海洋大學陳義雄教授是整個計畫的靈魂人物。筏子溪所屬之烏溪發現鯰類的台灣特有種:新龍族「龍鮠」,2024年...
大雨的啟示
今年7月至8月上旬,受到颱風、低壓帶及西南氣流接力影響,南澳下了幾場大雨,但時間均不長、累積雨量不算多,未重演去年凱米颱風登陸時淹水路斷、屋...
地名記憶與生態連結:筏子溪、石虎、貓仔崙
台灣早期的聚落命名,往往取自當地的地形特徵,如「崙」、「崁」、「埔」、「湖」、「坑」、「窟」等。這類命名不僅呈現當地形象特徵,也反映了先民與...
一條沒有名字的溪
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名字,每條溪流也是。不管是人或山川地景,如果能知道他們確切的名字及命名故事,往往可一窺命名者的世界觀和名字所承載的歷史...
護河行動
閱讀更多𝟮𝟬𝟮𝟱農田水利之美 全國攝影大賽
【2025農田水利之美📸全國攝影大賽】開跑,即日起開始徵件至12/15。總獎金高達 100,000 元,歡迎全台熱愛攝影的朋友們一起來拍攝臺灣農水建設與美好人文風情。
09/28 從淡水河的歷史通往臺灣的永續未來 ——《島都之河》新書發表會
沿著淡水河的「水之道」,是臺北城數百年的歷史,也是不同人群形塑淡水河的故事。 翻轉工程與災害觀點,跨越歷史與科學對話,潛入時間之河叩問當代水議題。 淡水河,匯聚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三大支流,並與海潮交會於臺北盆地。這條豐沛而穩定的大河造就了臺北,從農業聚落成為首善之都。然而,河流的利與害是一體兩面,讓自然氾淹成為洪水災害的,正是人們對淡水河日益加深的依賴。
在全球永續浪潮下,台灣,這座生態豐饒的島嶼,承載著獨特的物種與生態系統,蜿蜒的河流,串起無數的生態廊道。
這是首度由媒體發起,攜手大學從校園出發,結合民間力量,所展開的社會行動,聯合報希望為台灣河川注入新的生命力 ,這一次,我們選擇與自然和好,與環境共好,在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中,共榮共存。
 
 
▌邀你一同協力讓台灣河川更好
歡迎熱愛且關心河川的你,願意與大家分享你與河川的故事,不論是文學、隨筆、記錄…等,都希望透過不同視角看河川的多元面貌,利用文字或圖片感受河川帶來的喜悅,投稿請寄信至編輯部信箱river@udngroup.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