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好如初

河邊故事 散步溪濱 發現蓬勃小天地

散步溪濱 發現蓬勃小天地

每年端午節前,想到溪邊戲水,總還有點顧忌。唯恐人在岸上被曬的一陣腦熱,一跳下水,水溫仍不夠暖,無法玩得盡興,反倒先著涼。這種時候,心情想下水、身體卻感覺還差一點,心癢難耐,一個人跑到南澳南溪開闊的河...

編輯精選 水域管理頻傳紛爭官禁民要玩 觀光署收集各方資訊謀對策

水域管理頻傳紛爭官禁民要玩 觀光署收集各方資訊謀對策

國內河川、湖海管理方式,頻受喜愛水域遊憩民眾挑戰,交通部觀光署委託海大團隊收集各方意見供決策參考。計畫主持人、海大教授曹校章今天說,除了走訪各處水域主管機關意見,也會了解也括台灣開放水域聯盟在內等社...

護河行動 7/19-20跟著「島游」游到宜蘭南澳南、北溪啦!

7/19-20跟著「島游」游到宜蘭南澳南、北溪啦!

「島游河溪」是今年由台灣河溪網攜手全台各地關心溪流的夥伴們,成立「台灣河溪守護網」後共同發起的新嘗試。希望匯聚全台各地關心溪流的社群力量,不只是紀錄溪流狀況,更實際走進各地的河溪現場,聽聽各地的夥伴...

河邊故事 鄉土作家走進野溪祕境

鄉土作家走進野溪祕境

鄉土文學作家黃豐隆,出生於臺中南屯區劉厝庄,長年關注鄉土文化,投入文史踏查與書寫。自國立聯合大學資工系副教授退休,也是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長,理性與感性並行,文字溫潤深刻,撰述、主編專書逾30本,...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歐陽嶠暉:汙水下水道建設是城市文明的隱形支柱

【專家觀點】歐陽嶠暉:汙水下水道建設是城市文明的隱形支柱

汙水下水道建設是一個城市文明進步與公共衛生的隱形支柱。自民國80年起,政府以六年一期方式推動全國公共汙水下水道建設,至今已執行至第六期。雖歷經三十餘年努力,但台灣的下水道普及率長年落後先進國家,尤其...

河邊故事 從筏子溪畔放牛童到水墨一代宗師 李惠正的藝術原鄉

從筏子溪畔放牛童到水墨一代宗師 李惠正的藝術原鄉

從南屯純樸地沿筏子溪走來李惠正是一位典型的農村之子。他的童年深深扎根在地處大肚山與筏子溪土地溪水之間。回憶起童年,他說:「那個時代的筏子溪,沒有舟車往來,但有青蛙、水果、山花野食、村厝錯落、景色宜人...

河邊故事 從臭水溝到文明小河?林笈克:讓溪流來拯救我們吧!

從臭水溝到文明小河?林笈克:讓溪流來拯救我們吧!

「河川擁有驚人的自然恢復力,不該說是我們去搶救溪流,而應該是讓溪流來拯救我們。」在台中市大肚山下蜿蜒流過的筏子溪,二十多年前還是一條充滿垃圾與違章工廠、被誤認為「大臭水溝」的溪流,現今卻成為城市與自...

編輯精選 北市府透過雨水回收 讓古圳不致枯竭

北市府透過雨水回收 讓古圳不致枯竭

台北市塵封多年的古圳近年陸續「開蓋」,卻因昔日水路早被截斷,面臨有圳無水的窘境。台北市政府目前除了利用自來水挹注水圳,也規畫將回收雨水用於水圳,並透過地下滯洪池收集更多雨水,重現水圳昔日風華。台北市...

河邊故事 河神賜予的城市新生,我家門前有小河的意味(上)

河神賜予的城市新生,我家門前有小河的意味(上)

臺北城市生命的表現,看起來是車水馬龍,這情況實則徘徊在生命邊緣,緊張、高強度、壓力在都市的空氣中嘆息、掙扎、壓迫。我時常在想,是否有另一處能夠滋潤、讓都市喘口氣的平行時空?大安區,是我們熟悉不過的地...

編輯精選 嘉義污水建設再進化 劉厝動土接管中央出資9成

嘉義污水建設再進化 劉厝動土接管中央出資9成

嘉義市污水下水道建設再突破!「劉厝地區污水下水道工程」11日正式動土,預計新建1.6公里管線、接管2,600戶住家,工程總經費達3.14億元,中央補助占比高達89%,由內政部出資2.79億元,預計2...

編輯精選 Google首案贊助竹市 淨化頭前溪水質

Google首案贊助竹市 淨化頭前溪水質

Google挹注300萬美元與新竹市政府、環境部合作,推動頭前溪流域溪埔子排水第二分線的礫間接觸氧化處理(GCOP)水質淨化設施,2026年底前完工,以自然解方淨化河川水質,並贊助未來10年營運與維...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穿越時光的井? 猫霧捒族後代白俊忠的祖靈井傳奇

【專家觀點】穿越時光的井? 猫霧捒族後代白俊忠的祖靈井傳奇

筏子溪,昔稱「猫霧捒溪」,是猫霧捒社祖先賴以為生的溪流,提供漁獵、灌溉與農耕資源。「猫霧捒井」,一口不起眼的古井,坐落於永春南路188巷79號,藏身在台中南屯區一條幽靜巷弄內,老一輩稱之為「番仔井」...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摸魚教授曾晴賢:河川生態與人類是共生共榮的

【專家觀點】摸魚教授曾晴賢:河川生態與人類是共生共榮的

在環境與生態議題中,最令人動容也最具「警世」意味的一句話,莫過於「今日鳥類,明日人類」。清大生命科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曾晴賢提到,這是來自國外鳥會的一句標語,其背後具有強烈的警示性,不僅是對生物多樣性衰...

河邊故事 妖怪加上啤酒?王志文:我還在尋找頭前溪的味道

妖怪加上啤酒?王志文:我還在尋找頭前溪的味道

在新竹頭前溪流域的各種倡議行動背後,有一個自稱「沒什麼熱情」,卻總在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的身影。他,是王志文,江湖渾號「王肝臟」,日常走跳於頭前溪兩岸,關懷溪流議題、土地正義及實驗教育。「如果用一句...

編輯精選 清華大學攜手新竹5高中職 成立行動聯盟守護頭前溪

清華大學攜手新竹5高中職 成立行動聯盟守護頭前溪

頭前溪是新竹的「母親河」,也是75萬人的飲用水源。清華大學今攜手新竹縣市5所高中職成立「大新竹流域學校行動聯盟」,以「一所學校守護一條溪流」的理念,透過課程設計、教師增能與學生實作,培育具備在地意識...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