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溪

河邊故事 從經過到走近筏子溪——邱一峰與「地方知識學」的社大實踐

從經過到走近筏子溪——邱一峰與「地方知識學」的社大實踐

嶺東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嶺東科大)距離台中的筏子溪不過五分鐘車程,邱一峰在嶺東科大任教超過二十年,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筏子溪;然而2018年以前,他對筏子溪的了解仍是淺淺一瞥——和大多數人一樣,只是「經...

河邊故事 從筏子溪到知高圳走讀 陳子鎮自許成為溪流「觀察者」

從筏子溪到知高圳走讀 陳子鎮自許成為溪流「觀察者」

在許多台中的水流域走讀場合,常可見到台中市鄉土文化協會常務理事陳子鎮的身影。陳子鎮會戴著一頂帽子、背著小蜜蜂麥克風,活力十足地為學員們介紹在地的水圳和溪流故事。受訪當日,陳子鎮帶著記者走訪筏子溪周邊...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從濱溪植被去留、護岸水泥化與否,反思防洪與生態的折衝

【專家觀點】從濱溪植被去留、護岸水泥化與否,反思防洪與生態的折衝

筏子溪南北貫穿台中市區,對許多民眾而言,這條都市河川是「我家門前有小河」的最佳詮釋。然而,由於鄰近人口密集區,為了兼顧防洪需求,筏子溪歷經多次整治工程,也體現了人類在治水與生態保育之間的拉鋸。其中一...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讓城市有一條健康的河——從台中筏子溪思考河川的生態系服務

【專家觀點】讓城市有一條健康的河——從台中筏子溪思考河川的生態系服務

一條曾滋養萬物的河川被遺棄了,因為人們為了都市開發逕自填平河川,也使河神頓失依靠,在與魔女的交易中遺忘了自己的名字……這是電影《神隱少女》的劇情之一。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副分會長謝國發引用這部電影,...

河邊故事 推動淨溪的荒野筏子溪平台召集人謝國發

推動淨溪的荒野筏子溪平台召集人謝國發

「他們用說的,我們用做的!」江湖上人稱「螃蟹」的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筏子溪平台召集人謝國發一直是 「動口不如動手」的服膺者,他不是要找人幹架,而是希望大家加入淨溪的行列。在他發起下,荒野保護協會從2...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知識跟行動的距離——學者如何走出研究室,投入公民行動?

【專家觀點】知識跟行動的距離——學者如何走出研究室,投入公民行動?

專訪/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聊起為何選擇投入濕地研究,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打趣道,因為海岸有漲退潮,她可以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不過,在第一線生態研究之外,林惠真的行程滿檔:從製作濕...

河邊故事 一校守護一條河 林惠真:你願意在溪邊「站十分鐘」嗎?

一校守護一條河 林惠真:你願意在溪邊「站十分鐘」嗎?

深耕濕地研究將近三十年,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發表過許多論文,主題都跟螃蟹有關,她的手機桌面是女兒小時候用平板畫的螃蟹;一雙兒女在耳濡目染之下,小時候玩接龍遊戲,是輪流說出不同品種的螃蟹名稱。...

河邊故事 從溪流和水圳認識烏日 黃郁茹:家鄉,是最棒的環境教育場

從溪流和水圳認識烏日 黃郁茹:家鄉,是最棒的環境教育場

「你眼前看到的大樓,以前都是農田……」、「傳說這裡以前有個『鱸鰻穴』,鱸鰻王會化身成老人,叫民眾不要趕盡殺絕、抓太多鰻魚……」聊起台中烏日的歷史人文,甚至當地流傳的妖怪傳說,「黑皮泥思土地學院」創辦...

河邊故事 筏子溪淨溪七年不間斷 楊政穎:關心環境是一輩子的事

筏子溪淨溪七年不間斷 楊政穎:關心環境是一輩子的事

週末來到台中筏子溪,可能會看到一群戴著手套、拿著夾子的民眾,專注地撿拾河岸上的垃圾;戴著頭巾、自然名為「聖甲蟲」的楊政穎,是人群中的熟面孔。楊政穎是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以下簡稱荒野台中分會)的溪流...

河邊故事 筏子溪夾縫求生的石虎

筏子溪夾縫求生的石虎

作者施秉紘現職於台灣路虎保育協會與一般提到石虎棲地的淺山鄉村印象不同,筏子溪流經台中市最繁華的市中心區。溪流兩側緊鄰著車水馬龍的道路、高速公路,呼嘯而過的高鐵與橫切腰斬溪流的各式橋梁,人為活動帶來的...

河邊故事 還給河溪天然無瑕的尊嚴

還給河溪天然無瑕的尊嚴

作者現職於荒野筏子溪平台「筏子溪」位處大肚山東麓,第三河川分署秉持寬河矮堤的治理方式,在河床滿是卵礫石的溪水流路兩旁,保留濱溪植被帶,成為台中盆地內難得的近自然河川,堤岸裡的空間,是鳥類、蛙類、蛇類...

編輯精選 生態整治筏子溪 將降低攔水堰

生態整治筏子溪 將降低攔水堰

台中市爭取前瞻預算整治筏子溪,昨邀請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現勘,市府打算在筏子溪支流林厝排水、東大溪蓋礫間處理廠,淨化水質後再排入筏子溪。市府也規劃拆除永安橋附近的2.5公尺高的攔水堰,在上游新建較低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