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
改造淡水河岸 打造台北塞納河
北市斥資18億推淡水河岸4區域改造,全長約4公里,不只新建人行跨橋、擴大碼頭廣場、拓寬水岸步道,甚至將有遊艇與風帆設施,預計2028年底全區完工。市長蔣萬安說,未來台北終於有一個可跟國際媲美的水岸空...
【河好如初周報】水議題走向國際核心 世界水週為氣候行動鋪路
河好如初網站關注河川議題,將於每周四推出「河好如初周報」為讀者網羅全球重要的河川治理、生態與文化,涵蓋水資源政策、環境爭議、生物多樣性與復育行動等議題。快速掌握最新動態,串連不同流域的聲音與事件,讓...
從瑠公圳到芳蘭路:臺北城南的水文化記憶
八仙呂洞賓躍過新店、景美,在銀河洞、仙跡岩留下了兩個腳印,並降伏了蟾蜍精,蟾蜍精幻化成山。瑠公圳第一幹線順著地勢,彎過了由蟾蜍山、寶藏巖依地勢形成的原漢交界公館,進入了芳蘭地區。舊時,人們在這清澈的...
【河好如初周報】水上生活進行式:沒有馬路只有水路、跳河下班、書店也漂流
河好如初網站關注河川議題,將於每周四推出「河好如初周報」為讀者網羅全球重要的河川治理、生態與文化,涵蓋水資源政策、環境爭議、生物多樣性與復育行動等議題。快速掌握最新動態,串連不同流域的聲音與事件,讓...
滯洪池、攔河堰、堤防是什麼?
在台灣,降雨雖然豐沛,但分布並不平均,從梅雨季一路到秋季颱風,都可能帶來劇烈降雨與洪水挑戰。由於台灣地形多山、河川短急,水患往往來得快、影響深。因此,水患治理必須依靠不同設施分工合作:滯洪池負責暫時...
水滴去哪裡?水文循環 vs 都市水循環
在自然環境裡,雨滴能滲入土壤、滋潤植物、匯入河川,再回到天空,完成一趟快樂的水文循環。但在城市裡,雨滴多半直接流入排水系統,帶著污染被送進污水處理場。經過淨化後,水滴不一定能回到自然,但能重生成「再...
大自然最珍貴的禮物...中和藤寮坑溝生態復甦 驚見紅冠水雞築巢孵蛋
新北市中和區藤寮坑溝傳來好消息!水環境巡守隊日前在溪畔例行巡查時,驚喜發現一隻紅冠水雞築巢下蛋,巢內已有兩顆白底帶斑點的蛋,象徵溪流新生機。這樣的景象,讓長期投入水環境整治的新北市水利局及地方居民振...
竹市廢汙水自治條例8月22日實施 全國首例針對廢汙水排放制定
新竹市廢水及汙水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經環境部審查核定通過,將於8月22日正式生效,市府後續將依自治條例以「分期分區」方式管理廢汙水排放,明定不得排放廢水及汙水於取水口上游,亦規定違反排放管制罰則,這也是...
【河好如初周報】濕地消失倒數:行動?或坐視? 2050 年代價 39 兆美元
河好如初網站關注河川議題,將於每周四推出「河好如初周報」為讀者網羅全球重要的河川治理、生態與文化,涵蓋水資源政策、環境爭議、生物多樣性與復育行動等議題。快速掌握最新動態,串連不同流域的聲音與事件,讓...
20250830(六)頭前溪畔的環境教育~淨溪工作假期
你家中的水龍頭,流出的是乾淨清澈的水,但你曾好奇過,這些水從哪裡來嗎?新竹的母親之河——頭前溪,不僅灌溉了這片土地,也滋養了我們的生活。然而,每天有許多廢水和垃圾流入,讓這條溪流不再清澈,也威脅到下...
【河好如初周報】從荷蘭浮動房屋到丹麥會喝水的街道,看全球如何與水共存
河好如初網站關注河川議題,將於每周四推出「河好如初周報」為讀者網羅全球重要的河川治理、生態與文化,涵蓋水資源政策、環境爭議、生物多樣性與復育行動等議題。快速掌握最新動態,串連不同流域的聲音與事件,讓...
【河好如初周報】全球河川復甦趨勢:拆壩開道,讓生命回流
河好如初網站關注河川議題,將於每周四推出「河好如初周報」為讀者網羅全球重要的河川治理、生態與文化,涵蓋水資源政策、環境爭議、生物多樣性與復育行動等議題。快速掌握最新動態,串連不同流域的聲音與事件,讓...
【專家觀點】當工程選擇退場:與自然共生的治理思維
作為長期投入水環境與流域治理研究的女科技人,我常思考:什麼是工程的進步?是更精準的演算法?更強固的防洪設施?還是能讓我們更理解自然運作邏輯的工程思維?隨著氣候風險與生態劣化加劇,我深刻認為,我們真正...
【河好如初周報】與河共生的城市革命:從德國魯爾到印度浦那,從水泥邊坡到生態回聲
河好如初網站關注河川議題,將於每周四推出「河好如初周報」為讀者網羅全球重要的河川治理、生態與文化,涵蓋水資源政策、環境爭議、生物多樣性與復育行動等議題。快速掌握最新動態,串連不同流域的聲音與事件,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