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溪

河邊故事 地名記憶與生態連結:筏子溪、石虎、貓仔崙

地名記憶與生態連結:筏子溪、石虎、貓仔崙

台灣聚落常以地形為名台灣早期的聚落命名,往往取自當地的地形特徵,如「崙」、「崁」、「埔」、「湖」、「坑」、「窟」等。這類命名不僅呈現當地形象特徵,也反映了先民與自然的緊密連結,例如「崙仔頂」、「貓仔...

河邊故事 石遠誠談寫字、書法、筏子溪養鴨示禁碑

石遠誠談寫字、書法、筏子溪養鴨示禁碑

走進筏子溪,不只是與自然對話,更是一場文化的尋訪。當文字遇上溪流,當故事連結石碑,筏子溪便不再只是風景,而是一條滿載記憶與情感的詩意溪流。書法名家石遠誠說:「其實我一直在想,如果能把書法融入筏子溪,...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魚類學家陳義雄:鰕虎的韌性十足,雄鰕虎更是最暖老爸!

【專家觀點】 魚類學家陳義雄:鰕虎的韌性十足,雄鰕虎更是最暖老爸!

「淡水魚」不只住淡水?我們常說的「淡水魚」,是不是真的只能生活在陸域的河流、湖泊等淡水環境中,碰到一點海水就不行了呢?事實上,那可不一定喔!不管是「一輩子只能活在淡水的魚」,還是「淡水、海水都能跑的...

河邊故事 潛心魚道,分類泰斗陳義雄,日皇明仁的學術摯友

潛心魚道,分類泰斗陳義雄,日皇明仁的學術摯友

一身黝黑,初見陳義雄教授,很難不被他身上那股經年穿梭山林、溪澗、風雨與河川所沉澱出的氣息所感染。蹲伏岩縫、穿梭溪河,細心觀察魚族的生態。水利署全台250個生態固定樣站調查,海洋大學陳義雄教授是整個計...

河邊故事 筏子溪住了哪些小居民?林笈克撈魚實錄

筏子溪住了哪些小居民?林笈克撈魚實錄

荒野筏子溪平臺總顧問林笈克將魚網一拋、收網,魚影立現。一隻通體鮮紅的紅魔鬼,「這種魚不是野生的,是人家水族館或景觀池養的觀賞魚,應該是被人放生。體色非常漂亮,但漂亮歸漂亮,牠們在這邊不是好事。」紅魔...

河邊故事 1.1公里的堅持,烏日蛻變躍進:吳瓊華與筏子溪那哩路

1.1公里的堅持,烏日蛻變躍進:吳瓊華與筏子溪那哩路

聲音沙啞,對台中市議員吳瓊華而言,是她長年奔走最真實的證明。作為議員,吳瓊華深知「溝通」是推動事情改變的關鍵。所以無論是在議會質詢還是基層奔走,或是立場的分歧,她總能耐心傾聽、理性分析,堅定有力地替...

河邊故事 張廣智:從水而生,台中的地景韌性與美學願景

張廣智:從水而生,台中的地景韌性與美學願景

如果京都的美是一首吟誦的和歌,那麼,台中的美呢?京都,這座千年古城,擁有數百座神社與寺廟,鴨川、桂川、高瀨川等河流蜿蜒其間,串聯起古城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貌。台中亦蘊藏豐富的文化肌理,綠川、柳川、梅川...

專家觀點 維持生態多樣性最有效率的策略之一:保育「護傘種」是關鍵

維持生態多樣性最有效率的策略之一:保育「護傘種」是關鍵

在生態保育的工作中,如何以有限的資源達成最大效益,一直是專家學者關注的議題。針對這個問題,環境保育學者吳景達博士指出,維持生態多樣性最有效率的策略之一,是以「護傘種」(Umbrella Specie...

河邊故事 從大肚山上到筏子溪畔:林松範回憶紅土崛歲月

從大肚山上到筏子溪畔:林松範回憶紅土崛歲月

台中市「四箴國中」退休老師林松範,自由車的硬腿子,鄉土文史的硬底子。別看林老師一臉黝黑、笑起來像老農,談起大肚山的古地名由來,簡直就是活版地方誌。汗水墨水兼具,他不但是世界盃自行車錦標賽中華民國代表...

河邊故事 筏子溪邊的詩田:走進陳若時故居元季堂

筏子溪邊的詩田:走進陳若時故居元季堂

陳耀門,台灣詩人陳若時先生的孫子,排行第八。19歲那年,他在造紙廠工作時,手臂不慎被機器絞斷,從此成了獨臂俠,但他也沒因此退縮過。家在大肚山麓學田,受筏子溪恩澤雨露他的兒子陳仕佳說:「我爸爸一直是負...

專家觀點  被河流選中的地方:水系形塑文明──西大墩遺址

被河流選中的地方:水系形塑文明──西大墩遺址

考古學者屈慧麗把古陶片的切片,置於立體顯微鏡下仔細端詳,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陶器切片顯示的組成礦物中,竟然出現黑亮的「板岩片」。問題是:板岩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脈、雪山山脈一帶,為什麼會藏身中部平...

河邊故事 現代帕帕基諾的賞鳥之歌 吳自強在筏子溪的日常奏鳴

現代帕帕基諾的賞鳥之歌 吳自強在筏子溪的日常奏鳴

帕帕基諾(Papageno)是莫札特歌劇《魔笛》中最討人喜愛的角色,他一身羽毛裝扮,幽默風趣,是位天真快樂的捕鳥人。他唱的詠嘆調輕快明朗,總讓人會心一笑。在台中的筏子溪,也有一位與鳥為伍的人物。他不...

河邊故事 河川不只有一種樣貌!范世億:從水安全到水文化,讓臺中成為宜居城市

河川不只有一種樣貌!范世億:從水安全到水文化,讓臺中成為宜居城市

「以前大家只把河川當成防洪排水的工具,但現在,我們努力讓它變成一個可以親近、有故事、有感情的所在。」坐在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裡,臺中市政府水利局局長范世億的言談之中帶著一股清晰的堅持。他求學時學...

河邊故事 溪流識人心,黃秀鳳的詩意俠影

溪流識人心,黃秀鳳的詩意俠影

我在溪畔等你 如這結實纍纍的烏臼 静靜 將思念熟成不語 ——鳳姊來了《鳥臼樹下》 黃秀鳳,大家都叫她「鳳姊」。很難想像,這位俠氣十足、做事俐落的女子, 竟然會寫詩、寫得很有意境。她還有另一個身分─臺...

專家觀點 筏子溪生態拉警報,賞鳥專家示警:不能再拖了

筏子溪生態拉警報,賞鳥專家示警:不能再拖了

筏子溪兩岸的植被茂密,擁有豐富多樣的棲地環境,近年來更從單純的防洪整治,逐步轉型為「生態工程示範區」,積極保留原生植被、回復生物多樣性,並透過教育與公私協力,成為地方永續治理的亮點。然而,外來植物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