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溪
「守護水資源 攜手護家園」 公民行動培訓計劃
小小多山且多雨的台灣,水資源卻難以留住,氣候變遷下更常遭遇旱澇不均,時而缺水,時而淹水,面對工業和科技業的大量用水需求,爭奪灌溉用水、抽取地下水而導致地層下陷,以及河川水庫淤積等 #水資源保育 議題...
巴氏銀鮈:一條小魚大使命,林文隆的守護築夢
為什麼要關心一條魚?「其實這也正是我們一直想讓大家知道的事。我們關注的是一種叫做巴氏銀鮈的小魚。它的名字或許陌生,但牠的存在卻意義重大。」林文隆,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研究組長,在地的「野保守護人」...
看不見的堤防:曾晴賢教授讓筏子溪自然而然
高鐵站對面靠近烏日啤酒廠那側的筏子溪左岸,有一段「中和堤防」。乍看之下,河岸自然舒展,好像從未有人為介入。其實,這正是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協助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辦理內政部營建署中區工程處所委辦的「看不...
台中綠川魚死飄臭 市府挨批管理失當
台中綠川流經台中市舊城區,一度被視為全國水環境整治典範,但過度水泥化遭詬病。中市議員表示,當初是觀光亮點,現在河水飄臭味、魚群暴斃,遊客銳減,管理失當。中市水利局回應,定期檢驗水質,均達未汙染標準,...
【世界河川日】認識台灣河川生態守護者,頭前溪與筏子溪的生命夥伴們
河流,是大地流淌的血脈,也是無數生命的搖籃。今年的世界河川日,我們想帶你走近兩條與台灣土地緊密相依的河川——新竹頭前溪與台中筏子溪。一條河的健康,不僅僅是水質清澈與否,更是從出海口到河岸、從水中生物...
【專家觀點】聰明魚會合作獵食,還挑雷隊友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溫國彰博士,長年研究珊瑚礁與魚類生態,特別專注於台灣沿海的經濟魚種:石斑魚。「石斑的體型可以長很大,有些甚至超過一尺。在澳洲的時候,我看過一些,體型真的驚人。」呆萌外表+性感厚...
【大學USR博覽會】明志科大環境永續論壇 聚焦河川永續
新北市明志科技大學9月18日舉辦一場USR環境永續論壇,聚焦在河川、海洋廢棄物調查,以及海洋生態行動與流河環境教育,並邀請新北市政府環保局與荒野保護協會人員分享經驗,藉此架起公私協力平台,共同致力解...
筏子溪情境式體驗:海洋生態學者溫國彰的看見與行動之路
海洋生態學者溫國彰的研究軌跡,從最初的魚缸,到澳洲大堡礁,再到台中東海大學校園附近的筏子溪,像是一扇逐漸推開的觀景窗,視野越來越寬,理解也越來越深。魚缸小世界 海洋大敬畏「最初,我接觸到溪流或海洋的...
【大學USR博覽會】USR EXPO登場 東海聯盟四校守護七條河
2025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USR EXPO)於9月12日到9月13日在圓山花博公園爭豔館登場,本屆主題為「大學共繫,韌性創新」,由教育部委託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舉辦,邀請全國大專校院USR計...
惠來遺址:筏子溪畔沉睡千年的故事
掩埋在高樓林立的地底下,臺中七期新市政周邊,有個活躍於千年前的大聚落:惠來遺址。在這片遺址上,有個令人費解的考古謎團:為什麽沒有網墜?消失的網墜之謎「怎麼會沒有網墜?」這是許多考古人員在挖掘惠來遺址...
地名記憶與生態連結:筏子溪、石虎、貓仔崙
台灣聚落常以地形為名台灣早期的聚落命名,往往取自當地的地形特徵,如「崙」、「崁」、「埔」、「湖」、「坑」、「窟」等。這類命名不僅呈現當地形象特徵,也反映了先民與自然的緊密連結,例如「崙仔頂」、「貓仔...
石遠誠談寫字、書法、筏子溪養鴨示禁碑
走進筏子溪,不只是與自然對話,更是一場文化的尋訪。當文字遇上溪流,當故事連結石碑,筏子溪便不再只是風景,而是一條滿載記憶與情感的詩意溪流。書法名家石遠誠說:「其實我一直在想,如果能把書法融入筏子溪,...
【專家觀點】 魚類學家陳義雄:鰕虎的韌性十足,雄鰕虎更是最暖老爸!
「淡水魚」不只住淡水?我們常說的「淡水魚」,是不是真的只能生活在陸域的河流、湖泊等淡水環境中,碰到一點海水就不行了呢?事實上,那可不一定喔!不管是「一輩子只能活在淡水的魚」,還是「淡水、海水都能跑的...
潛心魚道,分類泰斗陳義雄,日皇明仁的學術摯友
一身黝黑,初見陳義雄教授,很難不被他身上那股經年穿梭山林、溪澗、風雨與河川所沉澱出的氣息所感染。蹲伏岩縫、穿梭溪河,細心觀察魚族的生態。水利署全台250個生態固定樣站調查,海洋大學陳義雄教授是整個計...
筏子溪住了哪些小居民?林笈克撈魚實錄
荒野筏子溪平臺總顧問林笈克將魚網一拋、收網,魚影立現。一隻通體鮮紅的紅魔鬼,「這種魚不是野生的,是人家水族館或景觀池養的觀賞魚,應該是被人放生。體色非常漂亮,但漂亮歸漂亮,牠們在這邊不是好事。」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