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AI說「我不知道」!

台大土木工程系汪立本副教授(站在台上者)在「智慧流域‧AI領航」國際水論壇「AI於水庫管理與安全監測之應用」主題中,指出AI能快速推論氣候與降雨趨勢,但也必須學會在資料不足時說出「我不知道」,才能避免在極端氣候中做出錯誤判斷。 記者蔡宗儒/攝影
台大土木工程系汪立本副教授(站在台上者)在「智慧流域‧AI領航」國際水論壇「AI於水庫管理與安全監測之應用」主題中,指出AI能快速推論氣候與降雨趨勢,但也必須學會在資料不足時說出「我不知道」,才能避免在極端氣候中做出錯誤判斷。 記者蔡宗儒/攝影

AI人工智慧已廣泛運用在各領域,包括用在水庫管理及氣候監測上。在經濟部水利署主辦的「智慧流域‧AI領航」國際水論壇中,台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汪立本拋出一個有趣的議題,就是如何教AI適時回答「不知道!不確定!」而非讓AI一本正經地提出一個幻想的答案。

在主題為「AI於水庫管理與安全監測之應用」的研討會中,汪立本表示AI在學習上有極大的優勢,它可以用少量的資料還原出不錯的推論,但這也是AI的缺點。

過去30年氣候穩定,AI可以依據以往資料做出很不錯的氣候推論。但最近3年氣候異常,極端氣候的短延時強降雨常令人措手不及,當AI針對雨量做預測,此時人類怎麼知道AI的模型是否正確?因此人類必須引導AI適時說出「我沒看過這種資料,我不太確定」,而不是任由AI幻想出一個答案,即使它有可能是正確的。

如何訓練AI說「我不知道」?汪立本舉例,當AI看到一張狐狸的圖,AI也許會很有自信地表示這是一隻狗,但這不是正確答案。此時人類就要教AI,當它遇到沒有看過的資料時, 要學會說「我不確定!」或「我不知道!」

汪立本說,在做降雨和氣候分析時,要先瞭解物理過程,才能找到正確的變數,幫助人類做出更好的AI模式。此外,先了解AI模型擅長什麼,再把它導入到應用上,就可以避免AI做出錯誤判斷。

經濟部水利署副總工程司簡昭群表示,AI人工智慧和靠經驗傳承的老水利工程師往往會產生衝突,當雙方見解不一時,該聽誰的?目前水庫操作規則都是靠工程師經驗代代相傳,當颱風來襲時,如果用AI計算水庫洩洪量,很可能會造成洩洪量遠超過最大進流量。AI普及後,水庫一些應變規則也必須調整。

國立成功大學主任秘書羅偉誠指出,AI面臨三大元素及重要挑戰,第一是建立主權AI,包括建立國內水位、水量、地下水等資料庫,這方面水利署已經做得很好。第二是建立AI的算力,目前一台10萬元以下的電腦,算力就非常強大,可以應用在百工百業上。第三是培養演算法人才。

羅偉誠說,人才培育是他最擔心的事。他擔任考選部土木水利招考的工作人員,報名者比開缺名額還少,目前全台缺少35%的水利人才,大約缺了三、四千個名額。他任教的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每年轉往別系者就快20人。現在報名高普考很少看到頂大畢業的人才,因為頂大畢業生都跑去台積電等科技業了。

汪立本說,談到培養水利AI創新人才,關鍵就是「跨域」,應讓氣象、水利、科技人坐在一起,了解各自需求。他認為水利人才跨界到資訊科技比較容易,要資訊人才跨界到水利領域比較難,因為資訊人不太具有水利專長,而且和科技業相比,從事水利這一行的薪水不具競爭力。

延伸閱讀

河好如初入圍嚴凱泰永續發展新聞報導獎

河好如初入圍嚴凱泰永續發展新聞報導獎

39屆吳舜文新聞獎公布入圍名單 聯合報6件作品入圍

39屆吳舜文新聞獎公布入圍名單 聯合報6件作品入圍

河川永續新篇章:跨校聯盟共同護河,教育行動共享經驗

河川永續新篇章:跨校聯盟共同護河,教育行動共享經驗

擺脫淹水噩夢!雲林延潭大排啟動下游整治 2027年完工

擺脫淹水噩夢!雲林延潭大排啟動下游整治 2027年完工

黃正忠/不清淤的河川是奇蹟台灣

黃正忠/不清淤的河川是奇蹟台灣

台南斥資4.6億啟動竹溪整治二期 截汙4.7萬噸重現都市水岸

台南斥資4.6億啟動竹溪整治二期 截汙4.7萬噸重現都市水岸

溪埔子第二分線礫間淨化工程  今舉行開工儀式

溪埔子第二分線礫間淨化工程 今舉行開工儀式

台南竹溪水質淨化場第二期動土 完成整治最後拼圖

台南竹溪水質淨化場第二期動土 完成整治最後拼圖

【河好如初周報】飛行河流:看不見的水路,支撐城市與農田的降雨

【河好如初周報】飛行河流:看不見的水路,支撐城市與農田的降雨

2025臺灣國際水週國際論壇   聚焦AI運用

2025臺灣國際水週國際論壇 聚焦AI運用

逾五百家上市櫃未揭露用水密集度 安永:三路徑打通水資源管理

逾五百家上市櫃未揭露用水密集度 安永:三路徑打通水資源管理

埔里申設掩埋場 投縣府:嚴把關

埔里申設掩埋場 投縣府:嚴把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