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整治
從經過到走近筏子溪——邱一峰與「地方知識學」的社大實踐
嶺東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嶺東科大)距離台中的筏子溪不過五分鐘車程,邱一峰在嶺東科大任教超過二十年,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筏子溪;然而2018年以前,他對筏子溪的了解仍是淺淺一瞥——和大多數人一樣,只是「經...
從筏子溪到知高圳走讀 陳子鎮自許成為溪流「觀察者」
在許多台中的水流域走讀場合,常可見到台中市鄉土文化協會常務理事陳子鎮的身影。陳子鎮會戴著一頂帽子、背著小蜜蜂麥克風,活力十足地為學員們介紹在地的水圳和溪流故事。受訪當日,陳子鎮帶著記者走訪筏子溪周邊...
【專家觀點】清大透過AI監測川廢變化,守護頭前溪流域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馬胎古道,緊鄰頭前溪的上游支流—油羅溪,是很多民眾登山健行的好去處。然而,人跡所至的地方,總會留下不少垃圾。清大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黃能富帶領研究團隊,自2023年下半年開始在馬胎...
2025年鹿寮坑里山生態公益導覽活動
🔔為了讓大家能更了解環境信託,並有機會享受森林的生態之美與里山的生活智慧,我們將於每個月開設一梯次假日「鹿寮坑里山生態公益導覽」(原則上於每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舉辦),並於前一個月10日的上午12點開放...
「河好如初」政策座談 5月2日登場
台灣好山好水,河川承載著人文孕育與地方發展,國內首場由大學、媒體合作,邀請政府參與的河川永續平台─「河好如初」,五月二日下午將在台北舉辦首場政策座談,邀請政府官員、學者、民間人士對談,歡迎民眾免費報...
【關鍵報告】因應氣候變遷影響,新竹舊港島如何加強洪氾調適措施?
新竹舊港島是頭前溪出海口附近的溪中島,容易受到河口段波浪、潮汐和洪水間水流和泥砂輸送的影響,且島上長期有數百民眾居住生活。在尚未有妥善的遷村規劃之前,有必要對河防安全現況、洪氾區影響和調適措施進行評...
【專家觀點】從濱溪植被去留、護岸水泥化與否,反思防洪與生態的折衝
筏子溪南北貫穿台中市區,對許多民眾而言,這條都市河川是「我家門前有小河」的最佳詮釋。然而,由於鄰近人口密集區,為了兼顧防洪需求,筏子溪歷經多次整治工程,也體現了人類在治水與生態保育之間的拉鋸。其中一...
【專家觀點】讓城市有一條健康的河——從台中筏子溪思考河川的生態系服務
一條曾滋養萬物的河川被遺棄了,因為人們為了都市開發逕自填平河川,也使河神頓失依靠,在與魔女的交易中遺忘了自己的名字……這是電影《神隱少女》的劇情之一。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副分會長謝國發引用這部電影,...
【專家觀點】荒野川廢調查全臺走透透,發揮在地公民守護力
荒野保護協會於2019年正式啟動「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從臺灣21條主要溪流開始,相繼在各縣市培訓專業的調查員,以志工的能量來守護河川。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海洋專案經理徐筱珺表示,所謂的「河川廢棄...
推動淨溪的荒野筏子溪平台召集人謝國發
「他們用說的,我們用做的!」江湖上人稱「螃蟹」的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筏子溪平台召集人謝國發一直是 「動口不如動手」的服膺者,他不是要找人幹架,而是希望大家加入淨溪的行列。在他發起下,荒野保護協會從2...
114年公私協力推動水環境共好 應用培力工作坊
以河川為骨幹的地域發展——如何推動成功的跨域治理與民眾參與,Groundwork三島經驗的啟發行政院水與流域永續推動小組將以促進跨部會合作、流域整體規劃,推動系統性的流域治理。源兵衛川是日本非常有名...
【專家觀點】筏子溪畔有石虎 路殺、毒殺、遊蕩犬成生存挑戰
專訪/台灣石虎保育協會近年來,政府和環團在台中筏子溪周邊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並拍到石虎身影,證實石虎的確在鄰近市區的筏子溪出沒,且會利用河道活動。石虎屬於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
【專家觀點】知識跟行動的距離——學者如何走出研究室,投入公民行動?
專訪/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聊起為何選擇投入濕地研究,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打趣道,因為海岸有漲退潮,她可以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不過,在第一線生態研究之外,林惠真的行程滿檔:從製作濕...
【專家觀點】摸魚教授曾晴賢:用魚的思維設計魚道,促進生態與工程的對話
專訪/清大生命科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曾晴賢河川不僅是洪水的通道,更是孕育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廊道。築堤、設置防砂壩或攔水堰等,可能滿足了人類社會的目的,卻疏忽了河川中其他生物的需求。採訪當天,清大研究魚類生...
一校守護一條河 林惠真:你願意在溪邊「站十分鐘」嗎?
深耕濕地研究將近三十年,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發表過許多論文,主題都跟螃蟹有關,她的手機桌面是女兒小時候用平板畫的螃蟹;一雙兒女在耳濡目染之下,小時候玩接龍遊戲,是輪流說出不同品種的螃蟹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