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
2025年鹿寮坑里山生態公益導覽活動
🔔為了讓大家能更了解環境信託,並有機會享受森林的生態之美與里山的生活智慧,我們將於每個月開設一梯次假日「鹿寮坑里山生態公益導覽」(原則上於每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舉辦),並於前一個月10日的上午12點開放...
聽河流的歌 米莎的大暑溪遊記
楊雋珩現職於南澳流路編集室謝謝米莎和Zoe的邀請,讓我們與20幾位學員在熱到要融化的大暑這天,一起共度了有溪水和音樂的療癒午後!這天第一站從日頭炎炎的海岸大橋走起,只見一群人眉毛糾結地靠著護欄往下望...
走入溪流教室,在行動中學習
鄒明軒現職於台灣河溪網協會相較於對一條溪流有所羈絆、產生情感,進而開啟蹲點與守護行動,我與溪流的緣分,反而是起源自對公共參與的探詢。在因緣際會下,「河溪治理公共參與」成為我的行動研究主題。出社會的第...
回響/光電場破壞石虎棲地 苗縣籲中央調查
聯合報「陽光行動」推出搶救生物多樣性專題,針對光電場破壞石虎棲地,苗栗縣政府表示,目前受理二一九件二公頃以下的光電場申請案,刷掉半數以上,共核准九十七場,主要分布在通霄、苑裡、後龍及銅鑼。然現階段無...
救生物多樣性…沒了昆蟲 就沒了疫苗
「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為什麼要關注生物多樣性?」在一場「企業ESG實踐論壇」中,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昆蟲滅絕 遠比脊椎動物快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當時回答:「新冠疫情來得快且猛,我們需要...
外來種危機大…互花米草「濕地殺手」 綠鬣蜥危害農作
蕭明堂是屏東縣政府委託的綠鬣蜥移除高手,他察覺樹上有多隻綠鬣蜥,迅速瞄準後射出魚鏢,命中其中一隻,他趕緊收線,並用套索將綠鬣蜥制伏後,再用膠帶纏繞雙腿和嘴巴,其他綠鬣蜥則四處竄逃。這是移除團隊的日常...
新觀念救生態…花蓮南安部落 有機拚永續
台灣特有種「菊池氏細鯽」,曾被列為瀕危淡水魚類,卻在花蓮南安部落的瓦拉米田區現蹤。迎來這樣的嬌客,讓當地有機耕種的農夫感到雀躍,寧可減少耕種面積,也要營造生態池或生態溝,讓土地保有盎然的生機。玉山腳...
新工法護棲地…拆堰拒水泥 魚蝦回來了
八月下旬,一隻山羌困在中研院段的四分溪河床上,四處找尋上岸出口,但水泥堤岸垂直且超過三公尺高,別說是山羌,人都爬不上來。民眾通知動保處派員讓牠順利脫困;這條「三面光」的水圳是許多前瞻「水環境」基礎建...
生物圈實驗示警 物種滅絕人難獨活
一九九○年代,美國富豪艾德.巴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打造一處人造封閉生態系統,名為「生物圈二號」,實驗人類能否在有限生態條件下自給自足生活;兩年後實驗失敗,證明默默服務人類的地球生態系統的珍貴。對比地球...
光電場破壞棲地 生物多樣性成空談
聯合國把「破壞棲地」列生物多樣性的頭號殺手,台灣不論由政府主導的再生能源開發案,或企業申請重大開發案的把關機制,都被詬病虛應故事、陽奉陰違。環境團體認為,這暴露執政者長期重開發、輕保育,沒讓生物多樣...
應對人類2大危機…不只減碳 還要搶救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第十六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BD COP16)廿一日將在南美洲哥倫比亞第三大城卡利登場,呼籲所有人採取「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行動,才能同時應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兩大危機。大會主席...
濁水溪河道曾乾涸 民團發動護魚
極端氣候下,不只東部出現斷流,近年西部濁水溪也曾河道乾涸見底,魚屍遍野、鳥獸逃散,當地民眾說這是百年未見旱象,對河川生態也帶來衝擊。所幸靠近出海口的麥寮地區保育人士發動護魚,同時藉機撲殺外來魚種,成...
保育人士:農工業用水應「以供定需」
極端氣候造成原本水源充足的宜蘭新城溪等處斷流,農工業用水不當也造成生態浩劫,宜蘭縣府水利資源管理處坦言,農工業與民生都需用水,只能盡可能取得平衡,減少水資源浪費對環境造成破壞。保育人士則認為,「以供...
直擊新城溪斷流點 一灘水窪無魚蝦
宜蘭武荖坑風景區旁是新城溪上游,清澈溪水映照兩岸蒼翠的綠樹,往下游走靠近武荖坑橋,溪水仍然豐沛,有民眾打赤膊戲水;經過橋後的冬山制水門,溪水漸減,行至國道五號橋下只剩一縷細流,有氣無力,老農哀嘆「小...
宜花河川頻斷流釀生態浩劫 專家籲適度還水於溪
水資源豐沛的宜蘭和花蓮,過去以「即使沒水庫也從不缺水」自豪,近年卻頻傳「消失的河川」。宜蘭蘇澳鎮新城溪「斷流」,加上農工業半路「截水」,多種台灣原生魚蝦蟹困死淺灘,成了人為與氣候變遷下的犧牲者。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