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河流重回生命核心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我們與河流的距離愈來愈遠。從前的柳川,河邊人們生活其間,孩童戲水,如今卻成了排水水泥溝。河川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卻因污染與誤用,水質逐漸惡化。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我們與河流的距離愈來愈遠。從前的柳川,河邊人們生活其間,孩童戲水,如今卻成了排水水泥溝。河川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卻因污染與誤用,水質逐漸惡化。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在氣候變遷與環境風險日益升高的今日,河川治理不再只是單一部門的任務。於五月二日舉辦之「河好如初—河川永續座談會」,當日除政府官員、學者專家外,更聚集NGO/NPO民間組織、生態公司、學校、企業及作者、律師…等,大家齊聚一堂。會議以「永續新世代的整合性流域管理 從優秀到卓越管理的新思維」與「千口水的重量,等待被看見」兩大主題展開。期盼激盪出更多具行動力與前瞻性的政策建議,為台灣河川找回初心。

河好如初:讓河流重回生命核心

經濟部常務次長 賴建信

請大家思考一下,大家常說將河川視為母親河。以我自身為例,我的母親今年86歲,幾年前因為健康出現變故,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自行照顧自己。當然,我們一直在照顧她。然而,對我來說,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我竟然無法珍惜她曾經煮給我吃的那頓飯,那一刻給我的影響。

因此,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當我們認為河川如同母親一樣,我們不應只停留在言語上,或僅僅將母親的形象掛在嘴邊。當我們依然與河川相依為命,並且現在還能為她做些什麼時,我們應該採取實際行動,而不是只在口頭上表達關心。

河流的記憶:從清澈到渾濁

我出生於1968年,那年因颱風,全台死亡百人、倒塌房舍數千。水患威脅曾深深烙印在國人記憶中。也因此,我們以水泥築堤、以技術治水,逐步遠離災害。

但也正因如此,我們與河流的距離愈來愈遠。從前的柳川,河邊人們生活其間,孩童戲水,如今卻成了排水水泥溝。河川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卻因污染與誤用,水質逐漸惡化。

卡拉博士曾說:「從河中取水如借書,應歸還於原架。」這比喻道出核心:合理使用與回復,是對水最基本的尊重。

過去治水,是為了安全;未來治水,則要納入生態、文化、幸福等多重價值。改變不只靠理念,更要靠持續行動。唯有行動才能養成文化。林老師剛才提到,改變行為需要改變思維。我們不應該只把焦點放在治水的概念上,而是要思考這種思想是否能轉變為一種文化。我認為,這必須要付諸行動,且這些行動需要持續進行,才能夠形成文化。 圖片提供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過去治水,是為了安全;未來治水,則要納入生態、文化、幸福等多重價值。改變不只靠理念,更要靠持續行動。唯有行動才能養成文化。林老師剛才提到,改變行為需要改變思維。我們不應該只把焦點放在治水的概念上,而是要思考這種思想是否能轉變為一種文化。我認為,這必須要付諸行動,且這些行動需要持續進行,才能夠形成文化。 圖片提供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現在該做的:不只治理,更要文化轉變

我們不能僅滿足於「減少災害」的成果,還得進一步思考:我們對河流的想像是什麼?我們的行為與思維,是否真正改變?

過去治水,是為了安全;未來治水,則要納入生態、文化、幸福等多重價值。改變不只靠理念,更要靠持續行動。唯有行動才能養成文化。

林老師剛才提到,改變行為需要改變思維。我們不應該只把焦點放在治水的概念上,而是要思考這種思想是否能轉變為一種文化。我認為,這必須要付諸行動,且這些行動需要持續進行,才能夠形成文化。

目前,政府自去年開始與正副院長一起,已經成立了「水及流域永續小組」。這個小組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雨水資源,讓河流保持清澈,並讓大家對水資源有更美好的想像,甚至能夠為生態系統服務。然而,要實現這些目標並不容易,正如林老師所展示的一些方法。

未來,這個小組不僅僅是一個官僚體系的跨部門協作機構,更重要的是,我們引入了基於行政治理的原則,即「證據為基礎」(evidence-based)。今天,彭理事長也在場,我們通過圖層套疊的方法,以資料為基礎,依據科學的依據,與正副院長討論如何整合各方力量來改善頭前溪的問題。我們應該優先處理哪些事務,因為每個部門都有其重視的領域,但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出發,有些問題需要我們特別關注。例如,頭前溪的水質問題,若能改善,將有助於實現我們的目標。

水是祝福,也是財富

夏威夷語「wai」代表水,也代表財富。中文裡「水」字也帶有財的含義。水本身,就是一種資源、一種幸福的來源。

我常引用這個故事,它一直深深觸動我的心靈。多年前,竹山發生過一個社會故事——「一碗麵的故事」;這個家庭並不富裕,但卻充滿了幸福感。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或許水資源會變得豐富,或許會變得匱乏。然而,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像這個家庭一樣,為了家庭的幸福而努力,無論面對氣候變遷或其他挑戰,我們都能堅強面對。在這樣的情境下,大家不再爭奪更多的資源,反而會更加注重如何合理運用現有資源,為當代和未來的下一代做出更多貢獻。我相信,這也是今天來賓中午來到這裡的目的。

最後,我要感謝各位過去對經濟部及水利署的支持,也期待我們攜手合作,共同邁向更美好的未來,讓河流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心,讓「河好如初」不只是口號,而是可實現的願景。

延伸閱讀

【河好如初周報】你我身邊的「永久毒物」:一場看不見的河流污染風暴

【河好如初周報】你我身邊的「永久毒物」:一場看不見的河流污染風暴

烏山頭水庫水質檢測驗出清潔劑?農業部:最新檢測未檢出

烏山頭水庫水質檢測驗出清潔劑?農業部:最新檢測未檢出

屏東水利建設力里溪伏流水圳創建100年 扮演農業關鍵角色

屏東水利建設力里溪伏流水圳創建100年 扮演農業關鍵角色

【河好如初周報】水文破碎化蔓延,生態告急  全球正重建河流的呼吸系統

【河好如初周報】水文破碎化蔓延,生態告急 全球正重建河流的呼吸系統

「黑龍江」湳仔溝蛻變國際典範 侯友宜:304種生物重返溪畔

「黑龍江」湳仔溝蛻變國際典範 侯友宜:304種生物重返溪畔

南市府與中央單位合作 加速改善急水溪淤積

南市府與中央單位合作 加速改善急水溪淤積

台灣常見4大水源潛藏神經危機!醫警告:這些「天然水」恐致命

台灣常見4大水源潛藏神經危機!醫警告:這些「天然水」恐致命

從溪流出發,成大USR守護曾文溪永續未來

從溪流出發,成大USR守護曾文溪永續未來

治洪納自然解方 食蟹獴現蹤、國寶魚棲地變友善

治洪納自然解方 食蟹獴現蹤、國寶魚棲地變友善

台南柳營士林里櫻花社區一帶常水患 市府新設大抽水站

台南柳營士林里櫻花社區一帶常水患 市府新設大抽水站

馬太鞍溪河床高出5公尺!水利署挖深水槽引流 打造雙層防洪防護帶

馬太鞍溪河床高出5公尺!水利署挖深水槽引流 打造雙層防洪防護帶

防範再次潰壩須數箭齊發

防範再次潰壩須數箭齊發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