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好如初周報】水議題走向國際核心 國際水週為氣候行動鋪路

2025 世界水週於2025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盛大舉行,圖為worldwaterweek官網截圖。 圖片來源 / worldwaterweek官網截圖。
2025 世界水週於2025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盛大舉行,圖為worldwaterweek官網截圖。 圖片來源 / worldwaterweek官網截圖。

河好如初網站關注河川議題,將於每周四推出「河好如初周報」為讀者網羅全球重要的河川治理、生態與文化,涵蓋水資源政策、環境爭議、生物多樣性與復育行動等議題。快速掌握最新動態,串連不同流域的聲音與事件,讓河流不再只是背景,而是公共關注與討論的主體。

氣候變遷不再只是溫度上升或極端天氣的故事,「水」正成為全球治理的隱形主角。從能源轉型到糧食安全,從公共衛生到和平外交,水的流動連結著各種挑戰,也潛藏著解方。每年在瑞典舉行的「國際水週」(World Water Week),正是國際社會凝聚思維與行動的平台。從 2024 年提出「以水促和平」,到 2025 年強調「以水推動氣候行動」,國際水週正為年底的 COP30 及 2026 聯合國水會議鋪路。本版專題帶您掌握水如何走向全球治理中心。

一、2025 國際水週登場 全球凝聚水治理新動能

2025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國際水週(World Water Week, 簡稱 WWW)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盛大舉行,開幕典禮由 SIWI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院(Stockholm International Water Institute, SIWI)與聯合國高層主持,水特使 Retno Marsudi 發表主旨演說,強調水在氣候、和平與永續中的核心地位。會中並展示城市水解決方案,呼應 COP30 與 2026 聯合國水會議,凸顯跨國協作與行動落實的重要。

今年參與者來自超過 130 個國家與地區,報名人數突破 3,300 人,顯示水議題受國際高度關注。參與不僅限於聯合國會員國,還包括非會員地區、跨國組織與觀察員,涵蓋政府、企業、學界、公民團體與青年世代。

自 1991 年由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院(SIWI)發起以來,國際水週已走過三十餘年歷程,逐漸發展成為水治理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聚會。它的核心目標在於推動跨國對話、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並把水資源治理放進永續發展與氣候行動的大框架中。

會議遵循「黃金標準」原則:講者至少四成為女性,並納入 35 歲以下青年與全球南方代表,確保多元與公平。主辦單位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院(SIWI)強調,唯有跨世代與跨區域的聲音,才能讓治理更具包容性。

國際水週的影響力在於平台角色,它使水資源議題從專業技術,轉化為全球發展戰略的一環。過去幾年,會議成功讓水進入氣候談判議程。今年更具承先啟後意義,因為年底的 COP30 及 2026 聯合國水會議都將登場,水週被視為政策「跳板」,其成果可能直接影響未來國際談判走向。

2025 世界水週強調「以水促動氣候行動」,呼籲各國將水利建設納入 NDCs,獲得更多氣候基金支持。圖為台中東大溪以「礫間接觸氧化槽」淨化汙水,如同超大型濾水器,減少藻類與優養化問題。 記者蔡宗儒/攝影
2025 世界水週強調「以水促動氣候行動」,呼籲各國將水利建設納入 NDCs,獲得更多氣候基金支持。圖為台中東大溪以「礫間接觸氧化槽」淨化汙水,如同超大型濾水器,減少藻類與優養化問題。 記者蔡宗儒/攝影

二、以水推動氣候行動 2025 國際水週聚焦落實

2025 年國際水週以 「Water for Climate Action(以水促動氣候行動)」 為主題,凸顯水是氣候治理的核心。主辦單位 SIWI 指出,今年會議將重點放在「如何落實」,而不只是理念交流。

本屆提出三大方向:
第一,資金導入。多邊開發銀行和國際基金會將公布新投資計畫,把水利建設納入各國國家自主貢獻(NDCs),讓防洪、供水、節水農業獲得更多氣候基金支持。

第二,經驗分享。各洲代表的案例將被整理成「政策工具箱」,成為 COP30 與 2026 聯合國水會議的實務參考。

第三,建立追蹤平台。檢驗各國承諾是否落實,包括資金到位、基礎建設完成度及弱勢社群受惠狀況。

議程同時凸顯「互聯性」。非洲與亞洲代表將分享乾旱與洪災調適,歐洲與美洲則提出以科技平台與預警系統強化合作。這些跨洲對話,讓會議成為實際推動治理的試驗場。

SIWI 強調,水既是氣候衝擊下最脆弱的資源,也是連結能源、糧食與健康的關鍵。今年會議若能成功把承諾轉化為行動,將成為未來國際氣候談判的重要支撐。

水正成為全球治理的隱形主角,串連能源、糧食、健康與外交挑戰。圖為西班牙盧戈波爾托馬林河岸因乾旱而龜裂。  圖片來源 / envato
水正成為全球治理的隱形主角,串連能源、糧食、健康與外交挑戰。圖為西班牙盧戈波爾托馬林河岸因乾旱而龜裂。 圖片來源 / envato

三、以水促和平 2024 國際水週成果回顧

2024 年國際水週的主題是 「Bridging Borders: Water for a Peaceful and Sustainable Future」,聚焦「水」如何跨越疆界,成為和平合作的媒介。如何透過水資源治理減緩衝突、促進合作。當時吸引近兩百個國家與地區代表,並為 2025 的「行動化」鋪下基礎。

會議一大突破,是把水納入外交架構。跨境河流往往因資源競爭引發緊張,若能推動共同監測與數據共享,反而可能促進信任。多國政府與區域組織因此簽署合作備忘錄,承諾推動跨界合作。

資金面向上,國際金融機構推出「和平水投資倡議」,強調在衝突風險高的地區,投資水基礎設施能同時改善民生與促進穩定。這一模式獲得多方支持,資金流開始轉向「安全與永續並重」。

同時,原住民族與青年代表在會議中積極發聲,凸顯包容性治理的重要。與會者普遍認為,唯有將不同群體的知識與觀點納入決策,才能實現真正的水安全。

2024 年的成果,使水議題正式跨足多邊會談,與氣候、糧食及生物多樣性議題產生連結,顯示水已經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柱。

2025 世界水週為 COP30 鋪路,主題聚焦「水與氣候行動」,盼將水議題納入全球談判。圖為 COP29 土耳其館,以回收塑膠拼出永續能源發展。 特派記者余承翰/攝影
2025 世界水週為 COP30 鋪路,主題聚焦「水與氣候行動」,盼將水議題納入全球談判。圖為 COP29 土耳其館,以回收塑膠拼出永續能源發展。 特派記者余承翰/攝影

四、連結 COP30 水議題走進全球氣候核心

2025 年國際水週被視為 COP30 前的重要前導平台。聯合國水資源機制(UN-Water)指出,本屆主題「水與氣候行動」正是為 COP30 預作鋪路,確保水能進入全球談判核心。

高層論壇特別回顧自 2017 年以來的進展。2018 年至 2028 年的「水十年行動計畫」啟動後,水逐步被納入 COP、CBD 與永續發展高層政治論壇(HLPF)。2017 因此被視為水資源進入國際治理核心的轉捩點。

今年會議也將提出「氣候適應型水投資」行動建議,並推動把水行動納入各國 NDCs,讓水治理不只是附屬計畫,而是氣候政策的支柱。

隨著 2026 聯合國水會議將至,國際水週承擔「承先啟後」角色,既總結過去,也鋪路未來。專家認為,水正從基礎設施問題,逐漸轉化為國際談判的核心戰略。從和平、投資到治理,國際水週正把水推上全球氣候行動最前線。

▍認識「世界水論壇(WWF)」與 「國際水週(WWW)」二大世界水會議

世界重大水會議「世界水論壇(WWF)」及「世界水週(WWW)」比較表。 文 / 主編 白冰瑩 ; 圖片編輯 / 張綺芳
世界重大水會議「世界水論壇(WWF)」及「世界水週(WWW)」比較表。 文 / 主編 白冰瑩 ; 圖片編輯 / 張綺芳

▍相關活動連結

  • UN-Water 國際水週
  • SIWI 高層論壇與「水是藍色主線」專訪
  • World Bank 國際水週 2025 活動
  • UNECE 國際水週會議
  • Wikipedia 國際水週
  • ▍延伸專題

    【2025國際水週專題】水,從邊陲走進核心—國際水週直達 COP30

    延伸閱讀

    獨/台灣溪流發現原生種弓背青鱂 他讓美國保存百年標本「認祖歸宗」

    獨/台灣溪流發現原生種弓背青鱂 他讓美國保存百年標本「認祖歸宗」

    【大學USR博覽會】 中原大學打造桃園埤塘水文化的共生典範,推動國際合作

    【大學USR博覽會】 中原大學打造桃園埤塘水文化的共生典範,推動國際合作

    【河好如初周報】從溪邊到社區,公民科學掀起全球「護水革命」

    【河好如初周報】從溪邊到社區,公民科學掀起全球「護水革命」

    一滴水三次利用 台中石岡打造全台首座小水力示範

    一滴水三次利用 台中石岡打造全台首座小水力示範

    青年IN生態:百名青年學生走入溪圳與濕地,讓環保行動落地生根

    青年IN生態:百名青年學生走入溪圳與濕地,讓環保行動落地生根

    【大學USR博覽會】從污染黑水溝到永續新起點:嘉南藥理大學USR翻轉二仁溪

    【大學USR博覽會】從污染黑水溝到永續新起點:嘉南藥理大學USR翻轉二仁溪

    水利署加緊趕工 強化馬太鞍溪防洪能力

    水利署加緊趕工 強化馬太鞍溪防洪能力

    外來魚種入侵坪林北勢溪 新北啟動護魚清除行動

    外來魚種入侵坪林北勢溪 新北啟動護魚清除行動

    【大學USR博覽會】台北大學USR推動「海山學」,促進地方文化永續與社會實踐

    【大學USR博覽會】台北大學USR推動「海山學」,促進地方文化永續與社會實踐

    【河好如初周報】你我身邊的「永久毒物」:一場看不見的河流污染風暴

    【河好如初周報】你我身邊的「永久毒物」:一場看不見的河流污染風暴

    水庫種電惹議 嘉義縣市首座內埔子水庫光電板水質檢測結果曝

    水庫種電惹議 嘉義縣市首座內埔子水庫光電板水質檢測結果曝

    嚴重汙染河川 台南還有急水、鹽水溪

    嚴重汙染河川 台南還有急水、鹽水溪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