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種電惹議 嘉義縣市首座內埔子水庫光電板水質檢測結果曝
台南烏山頭水庫水面光電設施引發爭議,話題延燒立法院,7年前,嘉義縣民雄鄉「內埔子水庫」搶先設置太陽光電系統,成為嘉義首座「浮動式光電水庫」,由農田水利署改制前嘉南農田水利會委託光電廠商設置,針對外界關切水質問題,嘉南管理處興中工作站說,目前採「三道檢測把關」每2個月自主檢測、半年送署內檢測中心、加上廠商自檢,至今所有水質數據皆符合標準。
內埔子水庫水域面積約19.35公頃,其中僅1.9公頃出租給民間廠商使用,租期20年,租金依發電收入5%計算。水庫主要功能仍為農田灌溉,供灌民雄地區近百公頃鳳梨與稻作農地,水面架設6688片太陽能板,裝置容量1. 972MW,年發電量237萬度電,相當於598戶家庭1年的用電需求。2018年設置水面光電設施,部分農民居民憂心影響生態與灌溉品質。不過多年運作下來,光電板系統在7月丹娜絲颱風侵襲僅受輕微損害,事後光電廠商加強錨定與防風設施。
內埔子水庫又稱虎頭崁埤,位於民雄鄉大崎村,利用天然低窪地勢,構築土石壩積蓄雨水所形成的水庫。1940年4月開工,1942年3月完工。主要提供內埔子及林子尾地區灌溉用水,為單一目標水庫。大壩為滾壓式土壩,壩長172公尺,最大壩高26公尺,完工庫容量91萬噸,受土石淤積影響,庫容剩68萬噸。
立委黃國昌日前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直指「光電板無須環評」讓山坡地、保育地甚至水庫都成為光電場域,要求政府正視敏感地區開發風險,是否為水庫光電增設環評,卓榮泰答詢表示,政府長期監測設置光電板的水庫,水質沒有受影響,但未來處理水質問題時,若能力未及,政府就不開發,除非技術能完全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