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靠近河流,城市的故事就開始說話了

曙光女中帶學生走讀隆恩圳,認識清代水圳文化與城市發展脈絡。 圖片提供 / 曙光女中-鄭凱云
曙光女中帶學生走讀隆恩圳,認識清代水圳文化與城市發展脈絡。 圖片提供 / 曙光女中-鄭凱云

河流,是紀錄一座城市興起與沒落的最佳證明;河流,是相對人體的血液一般-----血液流動,身體才能健康;河水奔流,城市才能繁華。可惜的是,在都市化的過程中,這些曾為「非有不可」的河流,卻變得「可有可無」,在我們往來都市的腳步中,被忽視,甚至承擔了汙名。身為曙光女中STS社團的社長,我想透過走讀竹塹舊城的切身體會,發揮社團名稱的涵義「Sggs Talk Stories曙說新語」,把實際的經驗,利用說故事的方式提醒大家:新竹的護城河以及隆恩圳,曾是撐起城市興隆的基礎,然而長久以來被遺忘,甚至一度成為「東門大排」。

新竹護城河建於1827年,原本的功用如它的名字所說是重要的防禦工事。它引入土地公坑溪(古奇峰)與隆恩圳的水源,圍繞著城牆,不僅成為居民心中能放心安危的存在,也是平常用水的來源。那個時候的護城河,好似一條環繞心臟的血管,讓竹塹城能夠健康的運作。同時,隆恩圳則為清領時期典型的水利工程,利用分流灌溉的方式滋潤著農田和聚落,兩者皆在新竹的發展中留下重要的足跡。

然而,隨著工業化及都市化一波波的攻勢襲來,護城河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地位。為了迎合發展需求,政府利用水泥覆蓋河道,用以拓寬道路、開闢停車的空間,將護城河改造成單純的排水系統,此時的它,像是不得不被割除的異物,再也不像從前那樣重要的存在,更令人難過的是,因缺乏整頓,長期的惡臭與汙水問題,它失去了本來雄偉的名字,變成了「東門大排」。一條原本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護城河,就這樣淪為居民們口中的「臭水溝」,這不單純只是環境汙染的證明,更是一種象徵性的墮落:城市的血液,成為了骯髒的代名詞。

曙光女中帶學生走讀護城河,了解竹塹城防禦與生活用水的歷史意義。 圖片提供 / 曙光女中-鄭凱云
曙光女中帶學生走讀護城河,了解竹塹城防禦與生活用水的歷史意義。 圖片提供 / 曙光女中-鄭凱云

在都市化的進程中,護城河並非唯一的受害者,和它有緊密關聯的隆恩圳遭遇也相似。曾經,它是新竹最重要的灌溉水圳,支撐著農業與日常生活,但隨著都市的快速擴張,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柏油路,都是將圳道填平、改道最後覆蓋而來的,圳道的消失,也使人們忘卻了這裡的故事。對於未經歷過護城河及隆恩圳繁榮時期的人來說,護城河成為了「臭溝」;隆恩圳成為了陌生的名字。這種遺忘,是城市歷史的斷裂。

幸運的是,護城河迎來了屬於他的一束光,沒有永遠停留在「東門大排」的陰影之中。從1990年代開始,新竹市政府聽見了護城河的呼救,逐步推動整治:鋪設下水道、改善水質、提升水面高度並設置親水步道與綠地。近年更加入裝置藝術、假日市集、舞台空間等元素,讓護城河洗清汙名,蛻變成市民們休憩與文化活動的場域。走在迎曦門旁往護城河看去,有小孩子在草地上奔跑,也有街頭藝人在路邊演奏起悠揚的音樂,看似平常不過的景,只有護城河自己知道他到底經歷了多少,但也深深讓我感受到:被遺忘的血液,仍然可以再度流動,仍然可以被大家看到它的生生不息。

一步一步走讀到竹塹舊城,我們發現,河流並非獨自一人,它和整個城市脈絡都有或深或淺的交情。日治時期留下的九條通街廓,戰後的眷村文化,近年新住民帶來的飲食記憶,都讓舊城的空間呈現多元的層次。我還記得,走進東門市場,賣米粉的阿嬤熱情的跟我介紹米粉的歷史,還拿了一湯匙剛煮好的讓我試吃,放進嘴裡的瞬間,米粉的好味道和它豐富的歷史交織在一起,讓我深刻地記住了這次的經驗。這些互動讓我明白,舊城並不是沒落的「過去式」,而是還有生命力的「現在進行式」。

隆恩圳為清代灌溉水圳,供水護城,今為新竹重要歷史水脈。 圖片提供 / 曙光女中-鄭凱云
隆恩圳為清代灌溉水圳,供水護城,今為新竹重要歷史水脈。 圖片提供 / 曙光女中-鄭凱云

身為高中生,經過了思考、實際走讀後,我最深的體會是:我理解了這座城市的靈魂----河流。護城河才不是什麼臭水溝,它是歷史的縮影!隆恩圳也沒有消失,它是鑲嵌在新竹發展基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想像這樣大喊著,告訴很多很多的人。當我們用腳去走、用眼去看、用心去想,用手去紀錄,我們才能真正的了解,城市那一條條的血液和文化的節點。

因此,我想呼籲:河流不是這座城市的附屬或是麻煩,它是發展的根基,更是流淌著歷史與記憶的載體。從「護城河」到「東門大排」的轉變,提醒我們是多麼輕易的就忘記了自然與文化的價值;從「東門大排」回到「親水空間」所付出的努力,告訴我們,並不是城市的血液停止流動,而是我們一直忽視它,只要我們願意花心力,河流的意義依舊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下次路過新竹舊城時,不妨停下腳步,聽聽護城河的水流聲,摸摸東門城的磚石,嘗嘗市場裡的道地小吃,你會發現,這座城市其實一直在呢喃著,只是我們願不願意停下來,靜靜的聽他說,唯有當我們願意聽見這些聲音,竹塹的故事才會繼續流傳;那一條條河流的故事才不會黯淡。

延伸閱讀

台灣河溪網與乾淨水聯盟走讀頭前溪

台灣河溪網與乾淨水聯盟走讀頭前溪

給頭前溪的情書:從河川的永續與韌性說起

給頭前溪的情書:從河川的永續與韌性說起

清淤後的瘀青

清淤後的瘀青

河口的宮澤賢治

河口的宮澤賢治

大雨的啟示

大雨的啟示

地名記憶與生態連結:筏子溪、石虎、貓仔崙

地名記憶與生態連結:筏子溪、石虎、貓仔崙

一條沒有名字的溪

一條沒有名字的溪

從瑠公圳到芳蘭路:臺北城南的水文化記憶

從瑠公圳到芳蘭路:臺北城南的水文化記憶

何不認真來玩水

何不認真來玩水

溪流記憶

溪流記憶

溪水清了,魚回來了:一堂讓學生走進筏子溪的田野技術課

溪水清了,魚回來了:一堂讓學生走進筏子溪的田野技術課

逆流而上的勇士

逆流而上的勇士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