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後的瘀青

河岸不斷蹦跳的彈塗魚 攝影 / 小河
河岸不斷蹦跳的彈塗魚 攝影 / 小河

早上七點半跟蘆山園社區大學「野鳥與溼地研究社」的梁老師與他的妻子媛媛會合,前往既熟悉又陌生的雙溪口溪。梁老師開了新的便道上河堤,可靠的朴樹支撐我們的重量,將我們垂降到河床。

雙溪口的底質向來軟爛,只要一隻腳踩進河床,坋土會形成一張深深的嘴,從腳掌一路吞嚥到大腿,若沒有旁人拉拔,就會成為泥巴裡插秧的人苗,讓外地人驚恐不已。這個月政府進行大規模清淤,除了周邊草叢,更挖走雙溪口溪軟爛的底質,讓我足底的眼睛對新河床感到陌生。媛媛每次魚調前都花半小時,用麻油將秋刀魚煎得香噴噴,放籠時感覺魚餌比我的早餐還豐盛,但在有計劃的清淤後,這幾個月,長城網都只有幾條貪吃的吳郭魚,不再有白鰻或鯰魚的身影。

清淤是誰的需求呢?矗立在河岸的紙漿廠需要,還是上游的羽絨廠需要?我非常渴望家附近能有一條乾淨的溪,至少雙溪口溪能乾淨點,這樣我就不用花十分鐘收網,五分鐘紀錄,卻要花兩小時刷網。但我早該知道只要一點點意圖的偏移,願望會寫錯他的咒語,水變乾淨,卻沒有魚。

被長城網困住的紅耳龜 攝影 / 小河
被長城網困住的紅耳龜 攝影 / 小河

河岸上,幾隻彈塗魚往前彈跳,為我開路。撈起蝦籠,空空如也的手感,長城網倒是有個沈甸甸的東西值得期待。跟在幾條吳郭魚身後掉出來的,是身軀仍然柔軟的斑龜,媛媛發出哀傷的嘆息。偶爾,漁網中會淹死一兩隻紅耳龜,每次我都惶恐地看向梁老師,老師會堅定地說:沒關係,這是外來種。我在心裡複誦這句咒語:沒關係,是外來種。這次對上老師的眼睛,終於不能再唸這句咒語了。我們不是可以綁寶特瓶讓網子浮上水面,給烏龜呼吸的空間嗎?老師反問我:這條河漲潮時水那麼大,幾乎沒有植被,全是藻礁,除了河底的石頭無法繫網,何況綁寶特瓶要抵抗的水流更強,如果只固定一邊,網就更容易沖走啊?我想起上次漲潮的濁流,幾次網直接被水流帶走,無法反駁。

混濁的記憶變得清澈起來。幾個月前,生態調查員K特地從頭城搭火車,支援我們以水生採集網做補充調查。K生長在充滿湧泉的小鎮,第一次身處充滿惡臭的泥濘濁流,他收斂驚詫的情緒,奮力沿著河岸,在泥水與藻礁間踢網。沒幾分鐘,就聽見他高聲歡呼,大跨步走來,得意又神秘地示意我們把脖子伸出,六隻眼睛聚攏在網子上方,K展鰭般打開他的網:「搭拉~」,那是調查中從來不曾進入陷阱的正叉舌鰕虎,K為我們的調查增添一筆全新紀錄,拍照後,K驕傲地搖著他的尾鰭去找下一條魚。

走向今天最上游處設的蝦籠,巴掌大的正叉舌鰕虎,靜靜地閃著金光。叉舌鰕虎第一次自願走進我的蝦籠。

前年此時,我與K在刷網時輪流說故事,藉此忘記反覆刷洗的徒勞感,如今不必這麼做,你看,水變乾淨,我已經不用那麼費力洗網子了。我一個人夾緊水管,沾滿洗衣粉,用全身的力氣刷洗,讓長城網堆滿白白的泡沫。完全洗去黏膩藻類與泥垢的長城網,在結滿桑葚的樹下曬太陽,網跟陽光,都像新的一樣。

小河

小河

守護河流一句話:邀請大家一起練習聽懂水花的語言,石頭的語言,再向一隻魚學習如何在水的騷動中前進,常常到水裡作客。

更多作者群

延伸閱讀

台灣河溪網與乾淨水聯盟走讀頭前溪

台灣河溪網與乾淨水聯盟走讀頭前溪

給頭前溪的情書:從河川的永續與韌性說起

給頭前溪的情書:從河川的永續與韌性說起

河口的宮澤賢治

河口的宮澤賢治

大雨的啟示

大雨的啟示

地名記憶與生態連結:筏子溪、石虎、貓仔崙

地名記憶與生態連結:筏子溪、石虎、貓仔崙

一條沒有名字的溪

一條沒有名字的溪

從瑠公圳到芳蘭路:臺北城南的水文化記憶

從瑠公圳到芳蘭路:臺北城南的水文化記憶

何不認真來玩水

何不認真來玩水

溪流記憶

溪流記憶

溪水清了,魚回來了:一堂讓學生走進筏子溪的田野技術課

溪水清了,魚回來了:一堂讓學生走進筏子溪的田野技術課

逆流而上的勇士

逆流而上的勇士

散步溪濱 發現蓬勃小天地

散步溪濱 發現蓬勃小天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