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水利建設力里溪伏流水圳創建100年 扮演農業關鍵角色

屏東縣兩大重要水資源建設分別在來義鄉二峰圳、春日鄉力里圳,均由日本工程師鳥居信平建造,力里圳今年創建100年,與二峰圳相同至今仍在使用,扮演農業關鍵角色。縣府水利處與春日鄉公所舉辦力里圳百年系列活動,讓大眾認識伏流水圳重要性,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丁澈士說,爭取力里圳登錄為文化景觀文資身分。
縣長周春米說,鳥居信平在1921年至1923年間在屏東建造二峰圳,1925年春日鄉力里村推動伏流水工程,奠定屏東的水利建設基礎。2021年縣府曾舉辦二峰圳百年慶祝,今年迎來力里圳百年,象徵屏東在水利發展史重要里程碑。
屏科大名譽教授丁澈士說,力里圳是結合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伏流水工程,工程師鳥居信平以重力引流技術建造,不僅灌溉約1500公頃蔗田與稻田,也符合聯合國SDGs「淨零碳排」精神典範工程,力里圳在農業發展扮演關鍵角色。
丁澈士說,力里溪水圳是繼二峰圳後所做水利工程,力里溪水圳在山上,靠著重力、山上坡度自然將水引流到下游灌溉。豐水期,力里溪水圳,水很多會泛濫成災,枯水期又滴水不進,有二峰圳的成功案例,鳥居信平接著在春日鄉設置力里溪水圳,灌溉1500公頃水稻與甘蔗田。
丁澈士說,100年歷史中力里溪水圳與二峰圳都有修復,二峰圳在2017年時因為下游的河床低落,地下堰堤裸露出來遭礫石撞破,啟動修復工程,修復後恢復原有供水。力里溪水圳在1960年代也曾修復,由原來的圳體形式橢圓形,經改良後,仿造二峰圳三角堰堤來做修復,現今也恢復原有的供水功能。
「這兩個水利工程,利用地形地質地貌,成功將水從上游引流到下游灌溉」,丁澈士說,也讓政府對伏流水水資源開發重視;力里溪水圳第二座進水塔2019年登錄歷史建築,希望力里圳能爭取像二峰圳,列為文化景觀的文資身分。
水利處與春日鄉公所規畫「百年力里‧遇見你」系列活動,11月8日舉辦「走讀導覽健走」,水博士丁澈士及屏東大學文創系特聘教授林思玲一同培訓在地解說員,結合導覽、文化體驗及水資源展示,讓民眾認識力里圳歷史與特色。10月25日起推出「水力100-力里水圳時光掠影」策展及地方文物展覽,親臨現場感受百年水圳人文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