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湳仔溝蛻變國際典範 侯友宜:304種生物重返溪畔

曾被居民形容為「黑龍江」的湳仔溝,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都市裡的生態廊道。新北市水利局今舉辦「世界河川日:重回湳仔溝」活動,市長侯友宜與市民一同見證河川復甦的成果。他指出,湳仔溝整治不僅讓惡臭遠離,也讓生態回歸,「這是一場從掩鼻到微笑的城市轉身」,更讓新北登上世界河川日的國際舞台。
侯友宜表示,湳仔溝整治象徵新北水環境改造的關鍵成果,經過多年努力,如今魚群回游、翠鳥俯衝、花嘴鴨、烏魚等多樣生物重現,生態物種累計達304種。他說,幸福不是遠方的藍圖,而是市民能沿溪散步、感受自然與城市共生的日常風景。他強調,新北市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已達82%,預計明年可達85%,累計接管戶數逾125萬戶,全國第一,顯示水環境治理已邁向新階段。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湳仔溝整治結合防洪與生態雙重功能,設置污水截流專管每日減少4萬CMD污水排放,並利用礫間淨化系統處理1.2萬CMD污水,拆除老舊攔水堰及啟動抽水站預抽機制,新增15萬立方公尺滯洪空間,相當於60座標準泳池。透過底泥固化與生態復育,湳仔溝已成為板橋最具代表性的都市綠帶。
侯友宜感謝水利局、志工團體及地方居民多年配合,也肯定鹽寮協會、學校及社區團體持續守護河川的行動。他強調,新北五大河溝—湳仔溝、鴨母港溝、大窠坑溪、藤寮坑溝及瓦磘溝皆已完成整治,未來將持續推動全市流域治理,讓「水環境永續、自然共生」成為新北的城市印記。
今年「世界河川日」邁入第20週年,全球超過百國響應,新北湳仔溝被聯合國納入年度國際案例之一。侯友宜表示,這份榮耀屬於所有為河川努力的市民,「看著湳仔溝重生,是我每天最開心的微笑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