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重返台中淺山!農友自購40台相機記錄 傳出令人振奮好消息

今年5月中旬自動相機捕捉到石虎出沒於東勢軟埤坑社區的林地。圖/東勢區軟埤坑休閒農業區提供
今年5月中旬自動相機捕捉到石虎出沒於東勢軟埤坑社區的林地。圖/東勢區軟埤坑休閒農業區提供

在台中東勢、新社等淺山地區,石虎正悄悄回到農村與果園之中。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十年監測見證生態復甦,在「石虎日」前夕,公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這種瀕危的原生貓科動物活動範圍,已從過去僅限於深山區域,逐漸擴展至淺山地帶的農田與果園,為石虎保育工作帶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林保署台中分署表示,根據近10年的監測資料,2016年時,石虎僅零星出現在大安溪流域及東勢與和平交界的山區,2018年至2020年間雖有增加但仍集中於深山;然而近兩年情況出現明顯轉機,石虎在東勢淺山與大甲溪沿岸的活動紀錄大幅增加,且活動地點與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的田區高度重疊,顯示友善農業政策正在發揮實質成效。

東勢地區由於位於「台中西部淺山保育軸帶」的核心位置,是中部石虎族群交流的關鍵廊道;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36位農友化身「公民科學家」,取得友善石虎農作標章認證,承諾不使用除草劑、採行草生栽培、不放養犬貓等友善措施;令人感動的是,許多農友主動投入生態監測工作。

農友田家瑞參與林下經濟輔導計畫,剛在培育椴木香菇的田區架設相機後,不久便捕捉到石虎身影;農友劉其忠與陸巧嵐更連續兩年在果園記錄到石虎活動;這些珍貴影像,不僅證明友善農作能為野生動物提供安全棲息環境,也象徵著石虎重返人類生活圈的歷史時刻。

台中分署並指出,除了個別農友的努力,社區也串聯守護生態,以大茅埔社區今年首度在大甲溪流域記錄到石虎頻繁活動,並運用GIS資料庫追蹤其遷徙路徑;軟埤坑社區則積極培訓社區監測人才,讓更多居民參與守護工作,農友們甚至自發團購近40台自動相機,主動學習架設技巧與農田生態調查方法,真正將保育理念融入日常生產活動。

大茅埔調查團於去年10月至今年8月間,共拍攝到22次石虎出沒畫面。圖/大茅埔調查團提供
大茅埔調查團於去年10月至今年8月間,共拍攝到22次石虎出沒畫面。圖/大茅埔調查團提供
今年1月下旬石虎在軟埤坑農友田家瑞的椴木香菇田區活動。圖/田家瑞提供
今年1月下旬石虎在軟埤坑農友田家瑞的椴木香菇田區活動。圖/田家瑞提供

延伸閱讀

【河好如初周報】水文破碎化蔓延,生態告急  全球正重建河流的呼吸系統

【河好如初周報】水文破碎化蔓延,生態告急 全球正重建河流的呼吸系統

「黑龍江」湳仔溝蛻變國際典範 侯友宜:304種生物重返溪畔

「黑龍江」湳仔溝蛻變國際典範 侯友宜:304種生物重返溪畔

南市府與中央單位合作 加速改善急水溪淤積

南市府與中央單位合作 加速改善急水溪淤積

台灣常見4大水源潛藏神經危機!醫警告:這些「天然水」恐致命

台灣常見4大水源潛藏神經危機!醫警告:這些「天然水」恐致命

從溪流出發,成大USR守護曾文溪永續未來

從溪流出發,成大USR守護曾文溪永續未來

治洪納自然解方 食蟹獴現蹤、國寶魚棲地變友善

治洪納自然解方 食蟹獴現蹤、國寶魚棲地變友善

台南柳營士林里櫻花社區一帶常水患 市府新設大抽水站

台南柳營士林里櫻花社區一帶常水患 市府新設大抽水站

馬太鞍溪河床高出5公尺!水利署挖深水槽引流 打造雙層防洪防護帶

馬太鞍溪河床高出5公尺!水利署挖深水槽引流 打造雙層防洪防護帶

防範再次潰壩須數箭齊發

防範再次潰壩須數箭齊發

台東太平溪床距橋僅3公尺 下月清淤、屏東民治溪改善排水竣工

台東太平溪床距橋僅3公尺 下月清淤、屏東民治溪改善排水竣工

屏東潮州民治溪排水工程竣工 兼具生態打造民眾親水空間

屏東潮州民治溪排水工程竣工 兼具生態打造民眾親水空間

【河好如初周報】失序的水:鐵鏽河到漁汛漂移的臨界警告

【河好如初周報】失序的水:鐵鏽河到漁汛漂移的臨界警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