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USR博覽會】 中原大學打造桃園埤塘水文化的共生典範,推動國際合作
桃園素有「千埤之鄉」之稱,水塘密布、景致獨特。中原大學以「埤圳USR計畫:埤圳水文化環境共生與國際合作」為核心,從桃園的埤塘文化出發,串聯校園、社區與國際夥伴,共同打造融合教育、設計、照顧與文化交流的永續生態系。
計畫主持人陳其澎教授表示:「濕地是天然的碳匯,每一口埤塘都是生態銀行,不僅儲存水資源,也默默吸附碳。以一口典型埤塘為例,一天可觀察到約四十種水鳥,一年下來更匯聚上千種鳥類與其他生物。如此豐富的生態多樣性,不僅是教育資源,更具保育價值。」他也指出,埤塘是適合全家親近自然、進行生態觀察的理想場域。
本計畫以埤塘與水圳為核心軸線,串聯地方學校與社區,並以「樂齡福祉」、「食養社造」及「設計創業」為重點主題,逐步推動社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樂齡福祉:針對高齡與弱勢族群,透過改善設施、建構友善學習空間等方式,解決實際生活上面臨到的不便問題,提升生活品質。
食養社造:透過社區對話與創意思考,善用在地食材與材料,營造符合地方特色的自足生活環境,同時強化社區凝聚力與永續能力。
設計創業:結合環保理念與社區需求,鼓勵學生將設計與創意轉化為實際產品和服務,推動地方產業轉型,提升在地競爭力。
團隊以「一埤塘一學校一社區」的策略,將埤塘周邊的生活記憶與環境知識轉化為教學模組、導覽設計,以及走讀活動,目前已有25所學校成為合作夥伴。國際鏈結也打開全球共學平台,與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印尼、菲律賓、德國、荷蘭、美國、肯亞等16國師生交流。
與馬來西亞 UCSI 大學合作推動的「臺馬社會設計國際工作坊」,兩校師生共同踏查彼此的城市環境,深化教育內涵並推動跨國社區營造。
陳其澎表示:「馬來西亞太平市(Taiping)早年以錫礦聞名,礦坑廢棄後轉化為生態湖,遍布全城,景觀特色與桃園的埤塘文化相互呼應。」透過「深入社區、連結國際、培育學生」三位一體的推動策略,期望讓埤塘文化深耕在地、鏈結世界,實現共好、共學、共生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