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患沒有自然解方?

在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中,水患始終是影響民生的重要課題之一。近年來,隨著民眾生態意識提升,治水方式也受到更多關注。然而,傳統的防洪與排水工程,多為以效率為主的河川整治工程為優先,透過加強河道整治來降低淹水頻率並達到減災效果。儘管這類工程確實能發揮一定功效,但也帶來不少「副作用」,如河川生態劣化、河相沖淤失衡,甚至使親水景觀與社會功能流失。
因此,越來越多專家與環保團體主張,在治水政策中應納入「自然解方」,如河道復育、行水區規劃、滯洪綠地、透水鋪面等方式,以發揮自然系統的調節功能,減少水患風險,同時兼顧生態與人類需求。
1、「氣候變遷、都市化讓水患更難解,但真的有『自然解方』嗎?
2、極端降雨導致城市淹水是排水系統不良嗎?還是?
3、其實保護行水區才能減少水患,那行水區是什麼?
4、那蓋堤防就不怕水?堤防高就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