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李政霖/看不見的國寶魚

看不見的國寶魚。圖/李政霖
看不見的國寶魚。圖/李政霖

到烏溪邊看看水色,就會懷疑網路流傳烏溪名稱由來是「滿天飛烏」的真實性,因為很直觀的,烏溪就像濁水溪一樣,主河道的水總是烏灰混濁。

這條件非常不利於水下觀察。當我們站在長草叢生的河岸,看著那不透明的水,想著「啊,這裡一定有巴氏銀鮈」。那只能是連秋水都望不穿的痛苦。

但亞熱帶季風島的大自然,悄悄為人們開了小小的窗,暫時地。

不知哪次颱風過後,大量砂石滾滾乘流奔下,於中下游沉積下來,因為溪床被抬高,流量回歸正常時,此處便隱為伏流,在烏日段的某一點湧了出來,形成一段旁流,下游注入主流,源頭則來自地面下。

沒吃主流的濁水而是經過砂石的重重過濾,這段旁流,清澈的程度大概遠遠超過了西部水生動物及魚人的想像。一入水,乍見的是沒見過的畫面,碩大的鯉魚緩緩巡游,水草叢附近有鯽魚群來去。靜心細看,石鮒、史尼氏小、麥穗魚穿梭覓食,這是西部下游的生態景觀,大概沒有別處能這樣觀覽了。

在與岸邊草叢兩米距離處,「變出」三五個不動的懸浮身影。牠們有著一雙適應濁水的大眼,略凸的吻部,身形精瘦,輪廓滿是稜角,尾尤其細扁,體色略帶透明而布有麻斑,最顯著的特徵是軀幹中樞有一排「ㄑ」形黑紋貫穿,猶如一道拉鍊。

是巴氏銀鮈,生活在中下游草叢緩水與靜水區的一級保育魚。

比起本島的另外兩個近親,巴氏銀鮈的氣質有著幽微特異,背部帶有陰鬱的青灰,也不常四處游動,而是緩緩搜找覓食區域,然後頭下尾上定點斜斜懸停著,這種游法不屬於牠所應在的鯉科,而更像伏擊掠食的塘鱧,或海中的鑽嘴──與附近忙碌的鄰居們比起來,巴氏銀鮈就是個外星魚。

巴氏銀鮈的分布,僅限於烏溪中下游,這意味著牠們必須與台中彰化的人類搶水;而牠們對棲地的需求,是滿覆植叢的緩水靜水,這更是轉瞬間就能被整治工程、土地開發剷除毀掉的環境,甚至慣行的農耕也可能改變水土化學而威脅牠們,因此名列一級保育,跟國寶櫻鮭同列VIP。

但國法也護不了這些人們平時根本看不見的生物。六號國道如惡意針對一般,纏繞著烏溪開發,沿途有跨越之處便要製作大型固床工,破壞棲地,近年的鳥嘴潭工程更直接將棲地刨挖、將水引走;開發單位不是「沒看見有保育類」,就是聲稱有維持「基本流量」或有「補償措施」。

又來了一次大颱風,那個僅有少數人知道、能清清楚楚看見外星魚巴氏銀鮈的烏溪伏流湧水,現在也已不復存在,附近工程的土方被沖下來填平了湧流水道,水枯魚散,各種富國利民的計畫照舊,這一段的烏溪水又回歸了「看不見魚」的混沌狀態。

延伸閱讀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再見石狗公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再見石狗公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漫步在往返溪床的那條路上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漫步在往返溪床的那條路上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空白的白魚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空白的白魚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烏水信魚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烏水信魚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找蛙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找蛙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第七種色素細胞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第七種色素細胞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流路的香愁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流路的香愁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少水魚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少水魚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鬆開你的毛手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鬆開你的毛手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安全感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安全感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野鰻的黑暗追求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野鰻的黑暗追求

小美/貓之謎團,魚之餽贈

小美/貓之謎團,魚之餽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