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好如初」設計思考/Z世代出招!五組創新解方為河川發聲

在「河好如初」設計思考工作坊中,來自各地的青年學子用創意為河川發聲,提出一個個兼具行動力與想像力的解方,展現Z世代將環境議題結合數位應用的創新思維。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在「河好如初」設計思考工作坊中,來自各地的青年學子用創意為河川發聲,提出一個個兼具行動力與想像力的解方,展現Z世代將環境議題結合數位應用的創新思維。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在「河好如初」設計思考工作坊中,來自各地的青年學子用創意為河川發聲,提出一個個兼具行動力與想像力的解方,展現Z世代將環境議題結合數位應用的創新思維。經過第一階段激烈選拔,共有五組團隊脫穎而出,入圍決選,分別是:「好河伴」、視覺倡議平台「ReRiver」、以諧音創意命名的「Don’t污Me」、「與河同行」,以及關注筏子溪的環境教育行動。這五組團隊即將進入第二階段比賽,爭取最後三個獎項席次。

以下是五組入圍得獎分享:

利用辨識系統環境教育,讓大家可以直接看到水質混不混濁、垃圾堆在哪裡?讓環境問題「看得見」!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利用辨識系統環境教育,讓大家可以直接看到水質混不混濁、垃圾堆在哪裡?讓環境問題「看得見」!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入圍解方第五名:筏子溪環境教育

組員:東海大學黃品彥、何俊霆、潘雯萱、何宜儒、張亦軒

筏子溪是一條南北流向的河川,流經台中市的神岡、大雅、南屯、西屯還有烏日區,這些地方是重要的工業區跟生活區。從上游到下游,河裡都有很多垃圾,正在悄悄破壞這條本來很有生命力的河川。我們發現,很多人對環境維護的意識還不夠,常常隨手亂丟垃圾,所以我們發起了一個結合科技和教育的創新行動,希望可以讓更多人開始重視筏子溪。

我們計畫用「空拍機」來巡察河川的現況,搭配「AI影像辨識技術」跟「生物多樣性調查」,來掌握現在河川裡有哪些生物、垃圾污染的分布又是怎麼樣。特別針對生態課程,我們有「互動性」的設計,讓參加的人不是聽一聽就忘記,而是透過實際體驗和即時畫面,加深學習的印象。像是用iNaturalist、Seek這類影像辨識系統,把空拍畫面跟即時影像整合,讓大家可以直接看到水質混不混濁、垃圾堆在哪裡?當這些環境問題變得「看得見」,就更容易引起關心和反思,慢慢改變平常的行為。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程式,加上生態課程,可以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學會觀察、記錄,守護自己家鄉的河流。

「與河同行」,盼大家拾起重視河川的心態,重新連結人與河川的關係。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與河同行」,盼大家拾起重視河川的心態,重新連結人與河川的關係。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入圍解方第四名:「與河同行」,足跡點亮河川,共享記憶地圖!

組員:大同大學梅君婕、曾冠霖、張倢瑜、邱詩文、李旺鴻、黃昌泓

淡水河流域是北臺灣地區主要的水資源來源,卻面臨家庭汙水、工業廢水和陳年垃圾等問題。攤開淡水河流域的汙染地圖,每個月量測一次水質狀況的38個測站,在2020年共測得39次嚴重汙染。因為民眾與河川的連結度低,所以完全不尊重淡水河。我們需要拾起重視河川的心態,重新連結人與河川的關係。不只探討河川汙染與整治,而是從民眾日常生活出發,讓河川成為「探索、運動、休憩」的共享場域,包括整理散步、夜釣、夜景等地點,提升認同感與參與度。

我們主要的提案是開發一款民眾參與型的APP,透過標記、分享、探索功能,打造一張「我們自己建立的河岸生活地圖」。這個APP的功能含有交流小平臺,具有提供散步路線、探索私房景點及社群發文功能;透過景點分享,可以讓更多人關注景點附近的河川生態;還可以加入照片、心得及星等評分。此外,如果我們發現這條河川遇到一些問題,也可以即時回報狀況。例如今天經過一條河川發出惡臭,就可以經由回報來提醒政府官員關注。

透過「與河同行」計畫,我們希望隨時監控河流的環境狀況,提升大眾對河川的重視,同時藉由交流更多臺灣美好的河川風景,增加國旅經濟,帶動觀光產業,以足跡點亮河川,共享我們的記憶地圖!

「智慧水質監測系統」(AIoT),可以即時感測河川水質變化,特別針對重金屬含量進行追蹤,並把資料做數位分析,幫助找出污染熱點和可能的排放來。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智慧水質監測系統」(AIoT),可以即時感測河川水質變化,特別針對重金屬含量進行追蹤,並把資料做數位分析,幫助找出污染熱點和可能的排放來。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入圍解方第三名:Don't污Me

組員:長榮大學、嘉南藥理大學 組員:游宛儒、蔡宜庭、楊崇祐、吳允揚、梁祐瑋、楊竣翔

我們選定的場域是在長榮大學、嘉南藥理大學這一帶,也就是台南跟高雄交界的二仁溪。這條溪長期受到廢五金回收業的影響,尤其是在中下游河段,河岸邊常常堆滿了電線電纜、電子零件等廢五金。這些廢棄物經過雨水沖刷後,像是銅、鉛、鎘這些重金屬會慢慢滲進河水裡,不只對水生生物有害,也會污染民生用水,進一步影響到人體健康。

我們希望可以開發一個AIoT的水質監測機,來了解污染源從哪裡來、污染有多嚴重。這套結合人工智慧(AI)跟物聯網(IoT)的「智慧水質監測系統」(AIoT),可以即時感測河川水質變化,特別針對重金屬含量進行追蹤,並把資料做數位分析,幫助找出污染熱點和可能的排放來源。我們希望將機器放進河川裡,長時間記錄數據,包括水中重金屬濃度的變化。也期待未來這些資料可以提供給環保單位或公民團體當作監督的依據,讓水質污染和環境問題變得更透明,讓非法亂丟廢棄物的行為能更早被發現和處理。

「ReRiver」視覺化倡議與行動平台,希望用圖像化內容,讓民眾意識到水污染問題近在身邊。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ReRiver」視覺化倡議與行動平台,希望用圖像化內容,讓民眾意識到水污染問題近在身邊。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入圍解方第二名:「ReRiver」視覺倡議行動平台

組員:台北商業大學:游浿涔、謝亭鈺、蔡鳳栩、劉宥君,中山女高:林齊家

我們共同發想出「River視覺化創意行動平台」,希望以直觀、具體的方式,讓大眾真切感受到:水污染,其實正發生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唯有讓問題被「看見」,人們才會真正重視,進而願意改變行動。整體構想分為兩個面向。首先是「視覺化呈現」,透過浴室情境的設計,讓人具體理解日常洗澡用水、清潔用品,甚至生活垃圾,如何悄悄影響水質,進一步破壞河川生態與生物棲地。

第二是打造「行動平台」,讓使用者可透過掃描產品條碼,查詢成分是否友善水環境,並串聯環保品牌,提供綠色商品的替代選擇與購買推薦。我們也設計了點數回饋機制,鼓勵大家從日常消費中支持環保,讓愛護水資源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未來平台將結合企業資源與媒體推廣,讓企業社會責任(CSR)落實為實際行動。我們的願景是——讓清澈的河川,不只是遠方的理想,而是從每個人每天的選擇開始,逐步可實現的未來。

清大學生團隊提案內容涵蓋活動、政策、講座、導覽等四大面向。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清大學生團隊提案內容涵蓋活動、政策、講座、導覽等四大面向。 圖片來源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入圍解方第一名:「好河伴」,用溪流點燃希望

組員:清華大學王翊軒、黃筠捷、陳以晨、蕭宥祺、許文禕

我們過去一年透過清大USR計畫課程,瞭解到新竹頭前溪水資源保護的產官學研社的斷鏈與資訊落差,其實造成了後續的很多問題。如果今天能針對這一點下手就會很痛,有助於一次解決更多問題,也可以帶動民眾更親近溪流環境。由於想要推廣到所有人,所以我們選擇LINE Chatbot(聊天機器人)作為工具,它的普及率高、使用方便、成本低、適合串連線上與線下活動,甚至可能成為跨校整合的資料庫。

這次的提案內容主要分為四大部分:一、除了線上活動之外,也可以結合類似年度永續節相關的線下活動,例如溪手向前路跑、河好如初園遊會等,創造民眾更多的參與機會;二、作為政策討論平台,讓民眾可以踴躍發表意見;三、講座部分,透過地方組織跟學校的宣導,可以成為未來知識庫的資料來源;四、導覽部分,希望利用AI工具,產出個人化旅行安排。

今天難得透過設計思考工作坊,我們學習到更多的環境教育策略,將來也希望結合AI輔助的資料蒐集去做更多的延伸。我們也可以跟聯合報系「河好如初」網站去做結合。身為青年世代,我們將透過瞭解、關注和行動去發揮每個人的影響力,成為「好河伴」,用溪流點燃希望。

設計思考工作坊不只是比賽,更是一場以河川為核心的創意激盪,透過科技、社群與在地連結,讓我們重新看見河川的故事,也期待這些提案能為跨域溝通帶來新視野,讓河流找回最初的清澈模樣。

▍相關新聞

  • 「河好如初」設計思考/Z世代出招!五組創新解方為河川發聲
  • 「河好如初」設計思考/青年學子齊聚 暢談對河流永續的想像
  • 關於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你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
  • 延伸閱讀

    從黑龍江到生態劇場 新北六水治理奏效、溪流活起來

    從黑龍江到生態劇場 新北六水治理奏效、溪流活起來

    比瑠公圳還早!建於1724年 霧裡薛圳列為市定古蹟

    比瑠公圳還早!建於1724年 霧裡薛圳列為市定古蹟

    關於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你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

    關於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你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

    「河好如初」設計思考/青年學子齊聚 暢談對河流永續的想像

    「河好如初」設計思考/青年學子齊聚 暢談對河流永續的想像

    二仁溪汙染二期整治 中央全額補助 拚2年半完成

    二仁溪汙染二期整治 中央全額補助 拚2年半完成

    南投埔里水源地設掩埋場 地方組自救會抗爭到底

    南投埔里水源地設掩埋場 地方組自救會抗爭到底

    台南擬9月開徵家戶汙水下水道費 水費單會多這1筆費用

    台南擬9月開徵家戶汙水下水道費 水費單會多這1筆費用

    一條河的百年功課:從污染到共好,從倡議到行動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一條河的百年功課:從污染到共好,從倡議到行動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頭前溪:一條被高度倚賴卻被忽略的河流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頭前溪:一條被高度倚賴卻被忽略的河流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污水治理的進與難:從生活品質到河川保育的系統挑戰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污水治理的進與難:從生活品質到河川保育的系統挑戰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千口水的重量:看不見的污染,沉默的風險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千口水的重量:看不見的污染,沉默的風險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謙卑與回復:為河川尋回自然尊嚴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謙卑與回復:為河川尋回自然尊嚴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