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卑與回復:為河川尋回自然尊嚴_河川永續座談會紀實

我們常看到的河道筆直如水溝,早已失去了原有蜿蜒的地貌與生命力。如何讓河流恢復原貌,成為「河好如初」的重要命題。這並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價值選擇。 圖片提供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我們常看到的河道筆直如水溝,早已失去了原有蜿蜒的地貌與生命力。如何讓河流恢復原貌,成為「河好如初」的重要命題。這並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價值選擇。 圖片提供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在氣候變遷與環境風險日益升高的今日,河川治理不再只是單一部門的任務。於五月二日舉辦之「河好如初—河川永續座談會」,當日除政府官員、學者專家外,更聚集NGO/NPO民間組織、生態公司、學校、企業及作者、律師…等,大家齊聚一堂。會議以「永續新世代的整合性流域管理 從優秀到卓越管理的新思維」與「千口水的重量,等待被看見」兩大主題展開。期盼激盪出更多具行動力與前瞻性的政策建議,為台灣河川找回初心。

謙卑與回復:為河川尋回自然尊嚴

考試院 考試委員 邱文彥

我們常看到的河道筆直如水溝,早已失去了原有蜿蜒的地貌與生命力。如何讓河流恢復原貌,成為「河好如初」的重要命題。這並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價值選擇。

身為曾在環保署任職的公務人員,我深知河川環境品質仍面臨許多挑戰。從微量元素未納管、抗生素殘留,到氣候變遷造成的水量極端變化,這些都不斷提醒我們:治理河川,不能只是做表面功夫。

傳統治水偏重防洪與築堤,但如今更需要轉向強調「國土韌性」的治理觀。國外如美國新澤西,早已將河川與海岸一體規劃;聯合國也主張整合流域與海岸的治理模式。

我們應重新看待河川,不只是水利設施,更是生態與文化系統的一部分。從山到海、從上游到下游,皆為一體。

從制度面檢視:水利法與濕地保育的進與退

水利法在112年修法,新增第七章之一「滯留分擔與出流管制」,雖是進步,但整體仍以「人工設施」為中心。這樣的制度設計,使我們難以真正回應自然的需求。

回顧濕地保育法的推動歷程,當年屏東五溝村希望保護天然湧泉濕地,我們也組織跨黨派立委共同努力。可惜最後未能成功,湧泉地成了三面光的水泥溝。這樣的教訓提醒我們,制度如果無法與自然同行,只會帶來更多遺憾。

從生態系統管理走向恢復自然的治理觀

「道法自然」這句話,道出了當代環境治理的核心。人類世的到來,讓我們不得不面對自身對地球的破壞。美國濕地科學學會會長曾說,今日最重要的任務,是恢復自然。

歐洲於2024年通過《自然復育法》,設定2030年恢復60%、2050年恢復90%不良棲地的目標,並規劃讓2.5萬公里的河川恢復自然流動。這不只是目標,更是一種文明態度。

美國也早在1968年即制定《野性河流法》,雖然主責是內政部,但部會間的協調合作才是落實關鍵。這也是我們應借鏡的治理思維。

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景觀再造等概念雖被廣泛推動,但缺乏系統整合的結果,仍難有效抵禦極端氣候。如2020年鄭州水災,讓我們看見漂亮的河岸景觀無法對抗真實的災難。 圖片提供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景觀再造等概念雖被廣泛推動,但缺乏系統整合的結果,仍難有效抵禦極端氣候。如2020年鄭州水災,讓我們看見漂亮的河岸景觀無法對抗真實的災難。 圖片提供 / 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

從案例學習:系統性思維才是根本解方

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景觀再造等概念雖被廣泛推動,但缺乏系統整合的結果,仍難有效抵禦極端氣候。如2020年鄭州水災,讓我們看見漂亮的河岸景觀無法對抗真實的災難。

我們需要轉換觀點,從單點解決轉為整體系統規劃。如美國佛羅里達州的 Kissimmee 河,當年因截彎取直而導致大沼澤地生態崩壞,最終又「彎回去」,回復自然彎曲的河道,才能挽救生態。

印度的恒河亦同:與人共存的河景與洪水威脅並存,但從早到晚,河仍是人民的日常。這種與河共處的智慧,不應被現代工程思維完全取代。

制度創新與專業整合:從生態到空間治理

未來建議從兩面著手:

1.制度面:應推動《環境基本法》修訂,甚至制定《自然基本法》。目前《環境基本法》涵蓋水、聲、景觀、生態等,但落實配套不足,永續會與環境資源部的功能仍待強化。

2.專業面: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理念應落實到空間治理。現行的生態檢核、國家綠網等規劃,缺乏足夠的跨專業整合。應培養具備空間整合能力的生態與景觀技師,補足目前技術人才的生態素養不足問題。

技師考試內容也應與生態知識接軌,才能真正落實生態導向的空間治理。

讓我們更謙卑地對待自然

最終,我們要學會尊重自然的存在價值。河流的自然流動、泥質灘地、藻礁……這些千百年累積的自然產物,不應被任意改變。我曾造訪長江三峽的「石寶寨」,那裡刻著一句話:「自卑」。這不是自我否定,而是對自然的謙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讓河川「河好如初」,也讓文明回歸與自然共好的起點。

延伸閱讀

美國等主要汙染來源國領袖缺席 COP30 登場力保氣候合作

美國等主要汙染來源國領袖缺席 COP30 登場力保氣候合作

【河好如初周報】從爭水到共流:全球「水外交」正重塑流域的新秩序

【河好如初周報】從爭水到共流:全球「水外交」正重塑流域的新秩序

馬太鞍堰塞湖事件:水利署打造「超級堤防」防災

馬太鞍堰塞湖事件:水利署打造「超級堤防」防災

雙溪補助857萬改善用水 新北簡易自來水造福160戶居民

雙溪補助857萬改善用水 新北簡易自來水造福160戶居民

民國52年9月  強颱葛樂禮來襲

民國52年9月 強颱葛樂禮來襲

COP30巴西亞馬遜雨林城市登場 多年來最艱困氣候談判

COP30巴西亞馬遜雨林城市登場 多年來最艱困氣候談判

飲用水質 審計部揪監測漏洞

飲用水質 審計部揪監測漏洞

集集重要水脈突遭汙染 疑上游工廠偷排清水溪變「牛奶河」

集集重要水脈突遭汙染 疑上游工廠偷排清水溪變「牛奶河」

台日專家齊聚東京研討濕地永續 「河好如初」推動環境倡議成亮點

台日專家齊聚東京研討濕地永續 「河好如初」推動環境倡議成亮點

高雄市汙水接管數年增1.7萬戶 巡迴環境教育從小培養下水道知識

高雄市汙水接管數年增1.7萬戶 巡迴環境教育從小培養下水道知識

屏東美和村簡易自來水大腸桿菌超標 7日停水居民跳腳…緊急喊卡

屏東美和村簡易自來水大腸桿菌超標 7日停水居民跳腳…緊急喊卡

影/曾文水庫保育類猛禽黑鳶群飛開趴 覓食秀遊客驚呼

影/曾文水庫保育類猛禽黑鳶群飛開趴 覓食秀遊客驚呼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