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竹科廢水對大新竹水質影響 竹市府設24H水質監測站

為掌握竹科廢水對水質影響,新竹市政府於頭前溪、客雅溪流域設置4處自動連續水質監測站,掌握水質特性與其變化趨勢,香山灌區亦設置水質監測系統,布置異常水路水質監測器與樹脂包溯源汙染,該作為也榮獲環境部環境測定考核項目特優。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飲用水安全攸關市民健康,頭前溪為大新竹地區重要民生用水來源,為確保飲用水水源水質,市府已於去年1月在頭前溪湳雅取水口建置「河川水質連續自動監測站」,導入科技監測與數據分析,成功達到即時監控水質與保障取水安全的雙重目標。
新竹市環保局說明,傳統河川水質監測多仰賴人工採樣,僅能反映單次時間點水質狀態。導入連續自動監測後,可建立「全時段24小時」的水質變化趨勢,有效評估水質特性,作為研擬水汙染防治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
環保局指出,自去年1月啟用頭前溪湳雅取水口水質自動監測站後,監測結果顯示河川汙染指數均符合「未(稍)受汙染等級」,重點監測項目亦皆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此外,市府於同年12月在客雅溪增設3處水質自動連續監測站,掌握竹科廢水對上下游水質影響。
環保局提到,為進一步保障灌溉與民生用水安全,市府亦於香山灌區設置3處水質監測系統,對於區域內發現有異常排水方面,則布置水質監測儀器及樹脂包,追溯汙染源,去年成功取締2家不法業者並依規裁處,有效遏止汙染擴大。
環保局強調,為確保市民飲用的每一口水都安全無虞,同時安心使用自來水,從源頭水源、輸送管線到末端設備,皆層層嚴格把關,針對淨水場、自來水管線及公共飲水設施,持續進行例行檢測與設備稽查,今年截至5月已完成共計536件1424項次水質檢測,確保飲水符合法規標準,守護市民飲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