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志科大環境永續論壇 聚焦河川永續

新北市明志科技大學9月18日舉辦一場USR環境永續論壇,聚焦在河川、海洋廢棄物調查,以及海洋生態行動與流河環境教育,並邀請新北市政府環保局與荒野保護協會人員分享經驗,藉此架起公私協力平台,共同致力解決河川及海洋汙染問題。
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陳志霖表示,減少海洋廢棄物要從降低河川廢棄物開始,在校長劉祖華支持下,明志科大六年前起投入河川保育行動,以新北市環保局為主幹,透過北北基桃四縣市聯盟,以及荒野保護協會的協助,進行河川廢棄物的調查,找出河川垃圾熱點後,提供給各縣市政府及早攔截清運,避免流入海洋。
明志科大與荒野保護協會過去六年針對北部淡水河、新竹頭前溪、台中烏溪(筏子溪)、雲林北港溪、高雄後勁溪進行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今年又新增宜蘭縣蘭陽溪。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案經理徐筱君指出,荒野從2023年起與明志科大合作進行川廢快篩調查,每年帶領志工沿著上述六條溪踏勘,找出垃圾的熱點。多數人以為淡水河的汙染情況最嚴重,實際上,烏溪、北港溪和後勁溪的川廢遠高於淡水河,淡水河垃圾反而相對較少。
荒野保護協會曾請20位工作人員潛入海中清理海底垃圾,僅一個上午就撿了八百多公斤垃圾,這些垃圾大都是順流而下的寶特瓶、瓶蓋、塑膠袋。因此唯有從源頭減廢,守護河川,才能保有乾淨海洋。
新北市環保局主任秘書許銘志表示,新北市政府與河海沿岸的商家或沖浪店合作,成立淨灘合作社及淨海合作社,民眾前往溪邊及海邊休憩時,可找附近的合作社借用淨灘需要的長夾、手套、垃圾袋,民眾撿完垃圾,再把垃圾交給合作社,讓民眾隨時可以毫無負擔地參與淨灘活動。
屬於NGO組織的台灣湛藍海洋聯盟執行長陳思穎,介紹他們自主研發的海洋清潔船「湛鬥機」,這個電力及遙控驅動的裝置,可以在海港及湖泊清除漂浮的垃圾,如今已進入到第三代,在基隆八斗子漁港和新北市鼻頭漁港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由於資源有限,陳思穎和工作夥伴全憑對永續的執著和對河川海洋的熱愛,艱難地撐到今天,他們希望透過這種苦行僧般的傳道方式,喚起大眾從源頭減廢,回復河川清新的面貌。
在論壇中,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教授江欣潔與新北市五股國中總務主任劉怡君分別介紹了該校的河流與環境教育。台塑企業總管理處管理師葉大維說明台塑復育水生植物的成果,南亞科技公司人力資源處員工關係部經理張季珠說明該公司的ESG行動策略。
部分人以為河川和海洋裡的廢棄物,大都是原本深埋地底,被洪水沖往下游的陳年垃圾。明志科大陳志霖老師說,進行川廢調查時,他們會注意寶特瓶和塑膠包裝袋上的製造日期,發現絕大多數都在五年以內,可見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