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推動USR 和在地認同完美結合

國立清華大學的USR將他們對學術和議題的專業,和地方政府推動在地認同做了完美結合,包括守護頭前溪;發展玻璃醫美;推動新竹文學散步;清大師培生帶領國小生走訪新竹舊城;發展玉錦古道森林療癒等,營造新竹之美。
清華大學副校長呂平江表示,清華在新竹生根茁壯,更關心新竹地區的生活和民眾,例如清大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周秀專關心頭前溪水質,她就帶著學生去頭前溪採樣,為河川底泥進行重金屬化驗分析。
而新竹不只有城隍廟,也有百年歷史的鄭氏家廟及進士第,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也為清華推動文學散步路線提供素材。
清華大學永續長林福仁博士指出,清大的校園永續與在地實踐相互呼應,除了為科技產業培育人才,也關心移工文化。在清華USR的攤位中,就展出了新竹移工利用當地回收的廢玻璃,製作出可以當成吊飾或墜子的玻璃飾品,有效去化了廢玻璃。
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助理教授,也是清大永續韌性發展中心執行副主任李天健博士說,新竹市除了城隍廟、清代淡水廳的衙門也在新竹,當時讀書人要考秀才,還得千里迢迢來到新竹的北城門外,再沿著北門大街走進考場。全台第一個科學園區也設在新竹,愈了解新竹,愈能發現它的深邃的歷史文化,清大因此設計了十條新竹文學散步路線,讓更多人認識這塊土地。
清大也關心在新竹地區的新移民第二代。清大博士後研究員陳炯志說,在湖口鄉華興國小附近過去有不少泰籍移工,當地泰友教會的泰籍牧師會帶著該校新移民第二代小朋友踢竹球,讓足球成為連結學校、家庭和移工的橋梁。清大也經常參與當地足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