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好如初周報】COP30 宣告全球進入「水安全時代」:從亞馬遜到小島國,水成氣候治理新戰略核心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進入關鍵政治談判,巴西外交部氣候、能源與環境大使利歐(Mauricio Lyrio,左一)、COP30主席柯利亞(Andre Correa do Lago,左二)、巴西副總統阿爾。 特派記者潘俊宏/巴西攝影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進入關鍵政治談判,巴西外交部氣候、能源與環境大使利歐(Mauricio Lyrio,左一)、COP30主席柯利亞(Andre Correa do Lago,左二)、巴西副總統阿爾。 特派記者潘俊宏/巴西攝影

河好如初網站關注河川議題,將於每周四推出「河好如初周報」為讀者網羅全球重要的河川治理、生態與文化,涵蓋水資源政策、環境爭議、生物多樣性與復育行動等議題。快速掌握最新動態,串連不同流域的聲音與事件,讓河流不再只是背景,而是公共關注與討論的主體。

COP30 在亞馬遜流域落幕,水議題首次被推上全球氣候治理核心。從將水資源納入《全球適應目標》,到啟動水適應資金擴大路徑、發布亞馬遜水循環保護宣言,以及小島國淡水危機首度納入損失與損害架構,水不再只是氣候衝擊的結果,而是聯合國談判中的關鍵策略領域,標誌全球氣候行動進入以「水安全」為主軸的新階段。

一:COP30 首度量化全球水安全:飲用水、預警系統、濕地保護全納入氣候治理框架

在巴西貝倫落幕的 COP30 氣候峰會上,水議題首度被納入《全球適應目標(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 GGA)》的具體量化指標,標誌著水資源安全正式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核心項目。隨著極端水災、乾旱與海水倒灌衝擊全球各地,這項決議被外界視為適應政策的重要轉折。

根據路透社報導,過去五年,水相關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在全球氣候衝擊中占比持續上升,尤其在亞洲與非洲,乾旱與洪水同時加劇,各國對水管理的需求急遽提升。在這背景下,本屆 COP30 會議中,各國談判代表同意在 GGA 下設定「飲用水可近性提升」「早期預警系統覆蓋率提高」「流域與濕地保護面積增加」等量化方向,預計在 2026 年提出更具體的國家報告。

《衛報》指出,雖然 GGA 自 COP26 即開始制定,但水領域一直缺乏明確的測量方法,使多國難以展示進展,也難以取得國際資金支持。COP30 文件首次將水視為「跨部門系統性風險」,同時要求各國更新 NDC(國家自主貢獻)時納入水資源脆弱度分析。

多國談判代表表示,這項成果對小島國、三角洲國家與乾旱地區特別重要。例如太平洋島國強調,海平面上升與鹽化已威脅飲用水來源,將水安全納入 GGA 有助於未來取得更明確的適應資金與技術援助。

UNFCCC 官方會議指出,未來 10 年的氣候適應工作將以水為主軸。「沒有水安全,就沒有氣候韌性」成為本屆會議的共識。

資料來源:

  • Reuters — https://www.reuters.com
  • The Guardian —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
  • UNFCCC COP30 Documents — https://unfccc.int
  • COP30環團及NGO組織在峰會藍區抗議表達訴求,希望包括適應氣候變遷需要公共資金、融資及贈款,都需要有公平正義。 特派記者潘俊宏/巴西攝影
    COP30環團及NGO組織在峰會藍區抗議表達訴求,希望包括適應氣候變遷需要公共資金、融資及贈款,都需要有公平正義。 特派記者潘俊宏/巴西攝影

    二:水資金不足終於被正視:COP30 推動史上首個「水適應資金擴大路徑」

    在 COP30 會議上,氣候資金的缺口再次成為各國關注焦點,尤其水領域僅獲得全球約 5–7% 的氣候資金,引發小島國與開發中國家強烈不滿。針對此問題,大會最終達成共識,啟動「水適應資金擴大路徑(Water Adaptation Finance Track)」,要求未來氣候基金提高對水管理與防災工程的投入比例。

    根據《Climate Home News》報導,本屆大會的核心成果之一,是要求綠色氣候基金(GCF)、適應基金(AF)與全球環境基金(GEF)提出水領域專案池,包括洪水預警系統、城市排水改善、海岸保護、濕地修復與跨國流域治理等項目。這意味水資源不再被視為附屬工程,而被列為核心適應策略。

    路透社則指出,2020–2023 年間,全球適應資金僅為需求的十分之一,而水相關災害造成的損害成本持續飆升,特別是在非洲乾旱帶與南亞洪氾地區。多國在 COP30 上表示,若沒有水適應資金支持,溫室氣體減量的成果將因極端水災而被抵消。

    多國也在會議上呼籲建立「水—氣候風險監測系統」,讓各大開發銀行能以水風險作為融資判準之一。這項建議獲得世界銀行初步支持,並預計在 COP31 前提出具體方案。

    《Euronews Green》報導指出,小島國代表團對此進展給予肯定,認為這是首次出現能讓他們「實際取得淡水與海岸防護資金」的制度性突破。

    資料來源:

  • Climate Home News — https://www.climatechangenews.com
  • Reuters — https://www.reuters.com
  • Euronews Green — https://www.euronews.com/green
  • 巴西貝倫COP30大遊行從聖布拉斯市集出發,不少團體發出怒吼要求善待我們的地球。 特派記者潘俊宏/巴西攝影
    巴西貝倫COP30大遊行從聖布拉斯市集出發,不少團體發出怒吼要求善待我們的地球。 特派記者潘俊宏/巴西攝影

    三:亞馬遜揭示氣候真相:COP30 通過首份「水循環保護宣言」,大氣河流成全球戰略議題

    COP30 首度在亞馬遜流域舉行,使「森林—水循環」議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主辦國巴西在會議期間牽頭推動「亞馬遜水循環保護宣言」,並最終獲多國支持。宣言強調,保護亞馬遜雨林不僅關乎生物多樣性,更關乎南美洲至大西洋沿岸的降雨系統與農業生產。

    《衛報》報導指出,亞馬遜雨林每年經由蒸散作用釋放大量水汽,形成大氣河流(Flying Rivers),為巴西、秘魯、阿根廷等國輸送降雨。科學家警告,森林砍伐若突破 20–25% 臨界點,水循環將出現不可逆崩塌,進而引發超大規模乾旱。

    路透社在報導中提到,本屆峰會的多場科學簡報顯示,亞馬遜流域已觀測到降雨明顯減少,部分支流水位創新低,影響農耕與漁業。多國因此承諾投入森林監測、打擊非法伐林與推動社區型保林計畫。

    宣言內容強調,各國應將「森林—水循環」納入 NDC,並在農業政策中避免措施造成大氣河流破壞。秘魯與哥倫比亞代表也指出,跨國流域合作是未來十年的關鍵,並呼籲國際社會以資金與技術支援熱帶雨林國家。

    《AP News》則表示,這是第一次在 COP 正式結論中將「大氣河流」寫入宣言,象徵水循環被視為氣候治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

  • The Guardian —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
  • Reuters — https://www.reuters.com
  • AP News — https://apnews.com

  •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大會於巴西貝倫舉行,COP30綠區設立主題展館,藉由科技讓參觀者有沈浸式體驗,盼喚醒參觀者為下一代拯救地球。 記者潘俊宏/攝影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大會於巴西貝倫舉行,COP30綠區設立主題展館,藉由科技讓參觀者有沈浸式體驗,盼喚醒參觀者為下一代拯救地球。 記者潘俊宏/攝影

    四:小島國外交最大突破:COP30 將淡水危機納入「損失與損害」補償架構

    COP30 的另一項重要成果,是首次將小島國的淡水危機納入「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對話架構,確認海水入侵、地下水鹽化、乾旱與飲用水不足屬於氣候造成的「可補償損害」。這項突破被視為小島國歷年來最重要的外交進展之一。

    根據《Climate Home News》報導,過去損失與損害多著重於風災、洪災與基礎建設破壞,但太平洋島國與加勒比海國家多年來主張:「沒有飲用水不只是損害,而是滅國。」本屆會議終於讓此訴求獲得承認。

    路透社指出,基里巴斯、吐瓦魯與馬紹爾群島等國家在會議中展示地下水鹽化監測數據,顯示多個島嶼淡水透鏡縮小達 20–50%。海平面上升趨勢若不逆轉,未來數十年恐出現無法居住區。

    COP30 最終文件中,清楚將「淡水取得困難」列入氣候損害範疇,未來能依此向損失與損害基金(L&D Fund)提出補助申請。此舉也迫使基金管理機構重新審視「水」在災後重建中的角色。

    AP News 報導指出,這項成果可能改變未來國際資金分配邏輯,使「海水入侵防治」「雨水收集系統」「海岸保護」「飲用水去鹽化」等項目更容易獲得資金。

    多國談判代表指出,這將使小島國在氣候外交中不再被忽視,並迫使全球將水危機視為即時威脅,而非長期風險。

    資料來源:

  • Climate Home News — https://www.climatechangenews.com
  • Reuters — https://www.reuters.com
  • AP News — https://apnews.com
  • ✳︎此文章為河好如初主編整理,AI 協作

    延伸閱讀

    河川廢棄物調查 免洗食器最多

    河川廢棄物調查 免洗食器最多

    新竹頭前溪垃圾量大減63% 二河分署推源頭教育、加強查緝

    新竹頭前溪垃圾量大減63% 二河分署推源頭教育、加強查緝

    淡水河走讀,讀懂淡水河百年故事

    淡水河走讀,讀懂淡水河百年故事

    商業興觀點/台印合作 共築水資源永續

    商業興觀點/台印合作 共築水資源永續

    非法礦場汙染河川 泰北農民被迫用地下水耕種

    非法礦場汙染河川 泰北農民被迫用地下水耕種

    島島永續柑仔店   把馬祖沙灘上的塑膠瓶蓋變成藝術品

    島島永續柑仔店 把馬祖沙灘上的塑膠瓶蓋變成藝術品

    星期評論/貓羅溪頻釀淹水 南投應以花蓮為鑑

    星期評論/貓羅溪頻釀淹水 南投應以花蓮為鑑

    COP30直擊/峰會具體化「全球調適目標」 專家:可供台灣借鏡

    COP30直擊/峰會具體化「全球調適目標」 專家:可供台灣借鏡

    「河好如初」設計思考工作坊開放報名    總獎金高達15萬元

    「河好如初」設計思考工作坊開放報名 總獎金高達15萬元

    西湖溪疏濬挨批石虎重要廊道植被遭清空 苗縣府:將來類似工程會徵詢

    西湖溪疏濬挨批石虎重要廊道植被遭清空 苗縣府:將來類似工程會徵詢

    【河好如初周報】全球水韌性轉折點:從國際政策、河川復育到金融工具的全面升級

    【河好如初周報】全球水韌性轉折點:從國際政策、河川復育到金融工具的全面升級

    睽違31年石虎再現阿里山  創嘉南地區最高海拔紀錄

    睽違31年石虎再現阿里山 創嘉南地區最高海拔紀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