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頭前溪把脈的竹東高中學生李元睿

「我還有過年的紅包可以拿來用!」國立竹東高中學生李元睿,在生物科指導老師韓中梅的陪同下,日前到國立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送驗他在頭前溪上游收集的水樣,以了解灌溉用水中是否含有重金屬。
得知專業水質分析通常需仰賴高端儀器與技術、成本不低時,李元睿仍毫不遲疑表示願意自掏壓歲錢投入檢驗。
「找錢是我的事,你不用擔心!」韓中梅老師強調會全力支持學生,也會協調學校資源,確保他能無後顧之憂地完成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也提供了合作的機會,促成後續檢測工作順利展開。
清華大學今年6月5日攜手新竹縣市5所高中職成立「大新竹流域學校行動聯盟」,以「一所學校守護一條溪流」的理念,透過課程設計、教師增能與學生實作,培育具備在地意識與行動力的下一代。竹東高中是其中一所,清大流域學校計畫也非常支持李元睿的研究。
參與「大新竹流域學校行動聯盟」的5所高中職,還包括在頭前溪流域沿線的新竹高商、新竹高中、建功高中與曙光女中等校。
竹東高中從108年開始,就為全校的高二學生開了一門上下學期各兩學分的「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必修課,這門課融合了自然實驗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與哲學思考,文理組學生都必須修這門課,「新竹水汙染探究」是課程的六大單元之一,也是最壓軸的部分。
在竹東高中生物科老師韓中梅的指導下,每學期都會讓全校高二同學一起到頭前溪畔進行水質採樣探究。今年4月,部分高二學生更自發去頭前溪五華工業區的下游採水,探討水體中可能含有哪些重金屬。
「新竹有寶山水庫和寶山第二水庫,兩個水庫的水是要給新竹科學園區用的。最近寶山淨水廠要擴建,擴建是為了把更多的水給科學園區,那新竹人沒有水喝怎麼辦? 蓋海水淡化廠!這很荒謬。所以我希望我的學生可以注意到新竹人喝的水有這麼多問題,畢竟他們和他們小孩都要長在這裡」。韓中梅老師說明了開「新竹水汙染探究」這門課的目的。
即將升上高三的李元睿,4月便與同學一同到頭前溪上游農田展開水樣收集與初步化驗。不僅出於對科學研究的熱情,更是源自對家鄉土地的關懷。他希望藉由分析水質,查明頭前溪是否遭工業區廢水污染,更不惜投入自己積蓄,只為找到答案。
7月18日上午,韓中梅老師帶著李元睿到清大拜訪,同一天在新竹市舉行的全國中小學科展也傳來捷報:李元睿與同學共同創作的自然科學作品,由老師黃勤展的指導的作品「一鉬瞭藍,傳統磷鉬藍法改良應用於水中PPM級磷酸鹽」,榮獲環境學科第二名,為他的努力更添亮眼成果。
李元睿性格沉穩內斂,比一般同齡男生多了分超齡的成熟。「每次經過台68線快速道路,看到橋下潺潺的頭前溪,我就知道快到家了!」對他來說,這條河不只是地理標記,更是一種情感連結。他決定從水質監控開始,為守護家鄉環境盡一份力,未來也希望投身環境工程領域。
即使學期已結束,多數同學已埋首書堆準備高三的學測,李元睿卻是唯一還在持續進行水質分析的學生。
暑假以來,他多次由家人陪同前往灌溉水源閘門進行採樣,每次採樣後需立即加入硝酸,並放入冷凍箱儲存,避免水中化學成分出現衰變。
李元睿選擇將水樣送交清大分析,是因清大具備先進儀器與專業技術,可提升研究的信度與效度。他也期待藉此深入了解大學實驗室的運作方式,親炙夢想中的學府清華大學。
「我很擔心他在溪邊採樣時會被人蓋布袋!」韓中梅老師開玩笑地提醒李元睿,採樣時要特別注意安全,畢竟這項任務有時也潛藏風險。
李元睿則說,他採樣時總有家人陪同,儘管灌溉閘門旁的坡面又陡又滑,曾幾度險些跌入水中,但他盡量低調不引人注目,「而且我的行動並非針對誰,只是想要找出事實。」
「我在思考能否將農業廢棄物活化轉變成的活性碳,鋪設在攔河堰或淨水設施,藉此吸附水中汙染物,達到簡易淨水的效果。」這是李元睿正在構思的下一步,也是他希望親自實踐的目標。
每條河流背後都有默默守護她的人,李元睿雖然還只是名高中生,卻已用實際行動投身河川保育。
竹東高中校長詹文克曾表示,高中生的學習不該局限於課本與考試,更應培養發現問題、找出解方與社區對話的能力。竹東高中引導學生從認識流域與水文地理開始,逐步建立調查與實驗能力,並進一步培養他們公共倡議與社區參與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