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頭前溪把脈的竹東高中學生李元睿

新竹市竹東高中學生李元睿暑假以來,常到頭前溪上游農田的灌溉閘門採取水樣,了解灌溉水含有哪些重金屬。
 圖片來源/李元睿提供
新竹市竹東高中學生李元睿暑假以來,常到頭前溪上游農田的灌溉閘門採取水樣,了解灌溉水含有哪些重金屬。 圖片來源/李元睿提供

「我還有過年的紅包可以拿來用!」國立竹東高中學生李元睿,在生物科指導老師韓中梅的陪同下,日前到國立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送驗他在頭前溪上游收集的水樣,以了解灌溉用水中是否含有重金屬。

得知專業水質分析通常需仰賴高端儀器與技術、成本不低時,李元睿仍毫不遲疑表示願意自掏壓歲錢投入檢驗。

「找錢是我的事,你不用擔心!」韓中梅老師強調會全力支持學生,也會協調學校資源,確保他能無後顧之憂地完成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也提供了合作的機會,促成後續檢測工作順利展開。

清華大學今年6月5日攜手新竹縣市5所高中職成立「大新竹流域學校行動聯盟」,以「一所學校守護一條溪流」的理念,透過課程設計、教師增能與學生實作,培育具備在地意識與行動力的下一代。竹東高中是其中一所,清大流域學校計畫也非常支持李元睿的研究。

參與「大新竹流域學校行動聯盟」的5所高中職,還包括在頭前溪流域沿線的新竹高商、新竹高中、建功高中與曙光女中等校。

竹東高中自108年起開設「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為高二學生必修,融合自然科學實驗與社會科學方法,課程壓軸單元聚焦「新竹水污染探究」。
 圖片來源/韓中梅老師提供
竹東高中自108年起開設「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為高二學生必修,融合自然科學實驗與社會科學方法,課程壓軸單元聚焦「新竹水污染探究」。 圖片來源/韓中梅老師提供

竹東高中從108年開始,就為全校的高二學生開了一門上下學期各兩學分的「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必修課,這門課融合了自然實驗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與哲學思考,文理組學生都必須修這門課,「新竹水汙染探究」是課程的六大單元之一,也是最壓軸的部分。

在生物科老師韓中梅指導下,高二學生每年於頭前溪畔進行水質採樣。今年學生更自主前往五華工業區下游,調查水中潛在重金屬污染。 圖片來源/韓中梅老師提供
在生物科老師韓中梅指導下,高二學生每年於頭前溪畔進行水質採樣。今年學生更自主前往五華工業區下游,調查水中潛在重金屬污染。 圖片來源/韓中梅老師提供

在竹東高中生物科老師韓中梅的指導下,每學期都會讓全校高二同學一起到頭前溪畔進行水質採樣探究。今年4月,部分高二學生更自發去頭前溪五華工業區的下游採水,探討水體中可能含有哪些重金屬。

「新竹有寶山水庫和寶山第二水庫,兩個水庫的水是要給新竹科學園區用的。最近寶山淨水廠要擴建,擴建是為了把更多的水給科學園區,那新竹人沒有水喝怎麼辦? 蓋海水淡化廠!這很荒謬。所以我希望我的學生可以注意到新竹人喝的水有這麼多問題,畢竟他們和他們小孩都要長在這裡」。韓中梅老師說明了開「新竹水汙染探究」這門課的目的。

即將升上高三的李元睿,4月便與同學一同到頭前溪上游農田展開水樣收集與初步化驗。不僅出於對科學研究的熱情,更是源自對家鄉土地的關懷。他希望藉由分析水質,查明頭前溪是否遭工業區廢水污染,更不惜投入自己積蓄,只為找到答案。

竹東高中生物科老師韓中梅(左)帶著學生李元睿(右)到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送驗李元睿在頭前溪上游採集的水樣。 記者徐柏棻/攝影
竹東高中生物科老師韓中梅(左)帶著學生李元睿(右)到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送驗李元睿在頭前溪上游採集的水樣。 記者徐柏棻/攝影

7月18日上午,韓中梅老師帶著李元睿到清大拜訪,同一天在新竹市舉行的全國中小學科展也傳來捷報:李元睿與同學共同創作的自然科學作品,由老師黃勤展的指導的作品「一鉬瞭藍,傳統磷鉬藍法改良應用於水中PPM級磷酸鹽」,榮獲環境學科第二名,為他的努力更添亮眼成果。

李元睿性格沉穩內斂,比一般同齡男生多了分超齡的成熟。「每次經過台68線快速道路,看到橋下潺潺的頭前溪,我就知道快到家了!」對他來說,這條河不只是地理標記,更是一種情感連結。他決定從水質監控開始,為守護家鄉環境盡一份力,未來也希望投身環境工程領域。

即使學期已結束,多數同學已埋首書堆準備高三的學測,李元睿卻是唯一還在持續進行水質分析的學生。

李元睿採取水樣後,必須進行編號及放入冷凍箱中冰存,避免水中化學元素發生衰變。
 圖片來源/李元睿提供
李元睿採取水樣後,必須進行編號及放入冷凍箱中冰存,避免水中化學元素發生衰變。 圖片來源/李元睿提供

暑假以來,他多次由家人陪同前往灌溉水源閘門進行採樣,每次採樣後需立即加入硝酸,並放入冷凍箱儲存,避免水中化學成分出現衰變。

李元睿選擇將水樣送交清大分析,是因清大具備先進儀器與專業技術,可提升研究的信度與效度。他也期待藉此深入了解大學實驗室的運作方式,親炙夢想中的學府清華大學。

「我很擔心他在溪邊採樣時會被人蓋布袋!」韓中梅老師開玩笑地提醒李元睿,採樣時要特別注意安全,畢竟這項任務有時也潛藏風險。

李元睿則說,他採樣時總有家人陪同,儘管灌溉閘門旁的坡面又陡又滑,曾幾度險些跌入水中,但他盡量低調不引人注目,「而且我的行動並非針對誰,只是想要找出事實。」

李元睿記錄細緻、立場謙遜,只為找出事實。他更構思以農業廢棄物製作活性碳,用於簡易淨水設施,實踐公民行動。
 圖片來源/李元睿提供
李元睿記錄細緻、立場謙遜,只為找出事實。他更構思以農業廢棄物製作活性碳,用於簡易淨水設施,實踐公民行動。 圖片來源/李元睿提供

「我在思考能否將農業廢棄物活化轉變成的活性碳,鋪設在攔河堰或淨水設施,藉此吸附水中汙染物,達到簡易淨水的效果。」這是李元睿正在構思的下一步,也是他希望親自實踐的目標。

每條河流背後都有默默守護她的人,李元睿雖然還只是名高中生,卻已用實際行動投身河川保育。

竹東高中校長詹文克曾表示,高中生的學習不該局限於課本與考試,更應培養發現問題、找出解方與社區對話的能力。竹東高中引導學生從認識流域與水文地理開始,逐步建立調查與實驗能力,並進一步培養他們公共倡議與社區參與的素養。

延伸閱讀

張廣智:從水而生,台中的地景韌性與美學願景

張廣智:從水而生,台中的地景韌性與美學願景

從大肚山上到筏子溪畔:林松範回憶紅土崛歲月

從大肚山上到筏子溪畔:林松範回憶紅土崛歲月

筏子溪邊的詩田:走進陳若時故居元季堂

筏子溪邊的詩田:走進陳若時故居元季堂

行水區何去何從?蔡松根:看盡舊港風華,心中滿滿「不捨」

行水區何去何從?蔡松根:看盡舊港風華,心中滿滿「不捨」

現代帕帕基諾的賞鳥之歌 吳自強在筏子溪的日常奏鳴

現代帕帕基諾的賞鳥之歌 吳自強在筏子溪的日常奏鳴

王志仁的舊港島練習場:與頭前溪的漫長對話

王志仁的舊港島練習場:與頭前溪的漫長對話

河川不只有一種樣貌!范世億:從水安全到水文化,讓臺中成為宜居城市

河川不只有一種樣貌!范世億:從水安全到水文化,讓臺中成為宜居城市

溪流識人心,黃秀鳳的詩意俠影

溪流識人心,黃秀鳳的詩意俠影

筏子溪畔講古人:柯惟新的溪流記憶

筏子溪畔講古人:柯惟新的溪流記憶

泡茶人與水的距離?李宥融:透過繪本推動流域情意教育

泡茶人與水的距離?李宥融:透過繪本推動流域情意教育

鄉土作家走進野溪祕境

鄉土作家走進野溪祕境

從筏子溪畔放牛童到水墨一代宗師 李惠正的藝術原鄉

從筏子溪畔放牛童到水墨一代宗師 李惠正的藝術原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