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人造河趕水患

滯洪大胃王 守護家園 日本在地下六十五公尺處蓋地下河川,暫存可能氾濫的雨水,東京北邊埼玉縣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圖),俗稱「地下神殿」的儲水槽是滯洪大胃王;位在東京心臟部位的神田川地下調節池,消除連年的水患。 記者潘俊宏/日本攝影
滯洪大胃王 守護家園 日本在地下六十五公尺處蓋地下河川,暫存可能氾濫的雨水,東京北邊埼玉縣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圖),俗稱「地下神殿」的儲水槽是滯洪大胃王;位在東京心臟部位的神田川地下調節池,消除連年的水患。 記者潘俊宏/日本攝影

「這裡是地下神殿,也是我們治水防淹的秘密武器。」日本國土交通省官員北野實紀說的是四年前全線啟用的大型分洪工程「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的蓄水槽。五座蓄水槽由一條直徑十點六公尺的大隧道串連,形成一條長六點三公里的人造地下河川,在豪雨期間暫存可能氾濫的洪水,等豪雨結束再把水放掉,啟用至今已為當地消除三分之二的水患。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位在東京北邊的衛星城市埼玉縣,隱身在地下廿二層樓的深處,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河川。雖然無法一窺全貌,但從示意圖看起來,蜿蜒如龍,當地人稱它是守護埼玉縣東部免於水患之苦的地龍。

放水路 可裝67萬噸水

跟著放水路管理支所主任北野實紀的腳步,本報記者踩著階梯迴旋走入地下六十五公尺深的「地下神殿」。往下俯瞰如臨深淵,五十九支六、七人才能環抱的巨柱形成壯觀的長廊,像極了古羅馬時代的神殿,這也是蓄水槽耐震的周全準備。暑氣逼人的六月天,氣溫飆破攝氏卅度,這裡卻能保持十五至廿度的沁涼。

「放水路裝得下六十七萬噸水,有效改善水患問題。」北野實紀說,中川、倉松川、辛松川、大落古利根川等四條河川經常氾濫成災,放水路透過取水口,把四條河川超過警戒值的洪水收到地底下暫存,洪峰過後,再用抽水機排到江戶川,進入東京灣。

六十七萬噸是桃園石門水庫每秒兩百立方公尺洩洪五十六分鐘的總水量。放水路工程耗時十四年,造價高達台幣七百廿億元,九年來經歷六十二次大雨考驗,當地淹水頻率已大幅減少三分之二。

滯洪大胃王 守護家園 日本在地下六十五公尺處蓋地下河川,暫存可能氾濫的雨水,東京北邊埼玉縣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俗稱「地下神殿」的儲水槽是滯洪大胃王;位在東京心臟部位的神田川地下調節池(圖),消除連年的水患。 記者潘俊宏/日本攝影
滯洪大胃王 守護家園 日本在地下六十五公尺處蓋地下河川,暫存可能氾濫的雨水,東京北邊埼玉縣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俗稱「地下神殿」的儲水槽是滯洪大胃王;位在東京心臟部位的神田川地下調節池(圖),消除連年的水患。 記者潘俊宏/日本攝影

地下調節池 環狀護城

幸好它順著十六號國道下方的公有土地興建,少了徵收土地的阻力。沒有雨的日子,這裡成了電影劇組和歌手拍MV的場景;當豪大雨警報響起,它馬上變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守護神。

來到東京市區,規模不一的地下河川就像地下鐵路網一般,逐漸交織成型。

流經東京都心臟部位的神田川,每逢雨季總讓新宿、中野等精華區五百多萬居民繃緊神經。

「洪水無處可去,市區河川經常鬧脾氣。」東京都建設局河川部計畫課長舛原邦明說,十八年前神田川帶頭造反,水淹三千多戶,慘重災情給了日本當頭棒喝,也催生神田川「環狀七號線地下調節池」。

調節池是放水路的縮小版,都是具有分洪、貯洪功能的地下河川。它在環狀七號線公路下方五十公尺(地鐵在地下卅公尺),蓋一條巨大通水隧道和四座蓄水槽,連結神田、妙正寺及善福寺川等三條易氾濫河川,蓄洪量五十四萬噸,相當於兩百九十六個標準游泳池水量。

學大禹 疏導代替圍堵

七年前啟用的第一期調節池上場迎戰豪雨,淹水戶從三千多戶驟減至四十六戶。兩年前第二期工程完工,十八號颱風再測試,調節池逼近滿水位,卻創造零災情紀錄。

調節池也是錢堆出來的,工程造價台幣三百六十億元,每年還得花一億元維護。回顧以往水災的損失動輒四、五十億元,舛原邦明說,避免七到十次水災就回本了。

東京的地下河川正火速推進中,既要解決積淹水的「近憂」,還得因應極端氣候強降雨的「遠慮」,關西的「水都」大阪也如法炮製。

「這是師法大禹『以疏導代替圍堵』的治水理念。」舛原邦明表示,搭配其他治水措施,未來東京排水系統的抵抗力將從目前每小時降雨五十毫米,倍增至一百毫米。

遇雨即淹的慘重災情,讓日本悟出與水和平共處的道理。他們花卅幾年推動「綜合治水」,蓋滯洪池、地下河川、恢復土地的保水能力,標本兼治。台灣旁觀了卅多年,卻只能羨慕。 記者潘俊宏/日本攝影
遇雨即淹的慘重災情,讓日本悟出與水和平共處的道理。他們花卅幾年推動「綜合治水」,蓋滯洪池、地下河川、恢復土地的保水能力,標本兼治。台灣旁觀了卅多年,卻只能羨慕。 記者潘俊宏/日本攝影

治水經費規模 冠全球

十二年來,東京每年治水經費至少兩百一十六億台幣,規模之大全球絕無僅有,說穿了是亡羊補牢。

為發展工業,東京和大阪曾大量抽取地下水,精華區地勢都低於海平面;都市規模快速擴張,地表逕流暴增,對大雨愈來愈難招架。

不是每個城市都要學東京和大阪花大錢蓋地下河川,但日本在卅多年前就懂得都市分洪、滯洪,相信國人最不希望看到卅年後,台灣的治水仍只剩政治人物的口水而已。

延伸閱讀

回響/光電場破壞石虎棲地 苗縣籲中央調查

回響/光電場破壞石虎棲地 苗縣籲中央調查

外來種危機大…互花米草「濕地殺手」 綠鬣蜥危害農作

外來種危機大…互花米草「濕地殺手」 綠鬣蜥危害農作

救生物多樣性…沒了昆蟲 就沒了疫苗

救生物多樣性…沒了昆蟲 就沒了疫苗

新工法護棲地…拆堰拒水泥 魚蝦回來了

新工法護棲地…拆堰拒水泥 魚蝦回來了

新觀念救生態…花蓮南安部落 有機拚永續

新觀念救生態…花蓮南安部落 有機拚永續

光電場破壞棲地 生物多樣性成空談

光電場破壞棲地 生物多樣性成空談

生物圈實驗示警 物種滅絕人難獨活

生物圈實驗示警 物種滅絕人難獨活

應對人類2大危機…不只減碳 還要搶救生物多樣性

應對人類2大危機…不只減碳 還要搶救生物多樣性

濁水溪河道曾乾涸 民團發動護魚

濁水溪河道曾乾涸 民團發動護魚

保育人士:農工業用水應「以供定需」

保育人士:農工業用水應「以供定需」

宜花河川頻斷流釀生態浩劫 專家籲適度還水於溪

宜花河川頻斷流釀生態浩劫 專家籲適度還水於溪

直擊新城溪斷流點 一灘水窪無魚蝦

直擊新城溪斷流點 一灘水窪無魚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