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新城溪斷流點 一灘水窪無魚蝦

新城溪下游靠近龍德大橋段,寬闊的河床已經完全乾涸。記者陳敬丰/攝影
新城溪下游靠近龍德大橋段,寬闊的河床已經完全乾涸。記者陳敬丰/攝影

宜蘭武荖坑風景區旁是新城溪上游,清澈溪水映照兩岸蒼翠的綠樹,往下游走靠近武荖坑橋,溪水仍然豐沛,有民眾打赤膊戲水;經過橋後的冬山制水門,溪水漸減,行至國道五號橋下只剩一縷細流,有氣無力,老農哀嘆「小時候從不缺水」,如今農作物枯死一片。

今年8月中旬,從國道五號往新城溪下游走不到100公尺,仍能看到斷流點;續行至到台二戊線龍德大橋附近,幾已看不見溪水存在過的痕跡,橋墩下荒煙蔓草,一灘水窪中沒有任何魚蝦,只有橋下一道較深色的土面,足以證明7月底颱風來襲,曾讓這裡獲得短暫滋潤。

沿著乾枯的溪床走向岸邊,有些零星農作。種菜的林姓老農說,小時候新城溪水量豐沛,大水一來沖刷橋墩,現在新城溪沒有水,他都是接右岸大排的水來灌溉。隔壁菜園的鄰居不信邪,還是想從新城溪接水,結果農作物等不到水枯死一片,留下荒廢菜園。

溪水減少,泥沙淤積的狀況愈來愈明顯,儘管公家單位常派怪手挖土石,但每逢超大豪雨仍很危險,暴漲溪水可能衝上橋面、淹過溪床。據說,近河口處曾有建堤防的計畫,但後來沒下文。

離開宜蘭蘇澳鎮進入花蓮,愈往南走,溪水愈乾。花蓮市向南第一條主要溪流是木瓜溪,7月底颱風過後木瓜溪水流湍急,接著幾天未下大雨,溪流又漸趨平緩,到了下游更變成涓涓細流,隱藏在大石頭間。

木瓜溪兩側的吉安鄉與壽豐鄉兩樣情,吉安鄉灌溉依靠初英發電廠的尾水,水圳水流豐沛,農友不擔心缺水;相反地,壽豐鄉沒有發電廠與儲水設備,多日無雨,水圳乾枯、石塊裸露,水窪聚集混濁沉澱物。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去年底在木瓜溪試辦「水域生態庇護池」,「為魚蝦留一口救命水」。

再往南區走,秀姑巒溪是主要灌溉水源,儘管主溪流仍有水,但支流水愈變愈小,以往仰賴支流溪水的農友苦不堪言,只能配合農水署花蓮管理處分配水源,才能勉強讓農作物繼續生長。

農民表示,乾旱時大家搶著往上游找水,有人清晨就爬山搶水,導致晚來的人沒水可用,甚至發生爭執,純樸的農村也變得烏煙瘴氣。

延伸閱讀

回響/光電場破壞石虎棲地 苗縣籲中央調查

回響/光電場破壞石虎棲地 苗縣籲中央調查

外來種危機大…互花米草「濕地殺手」 綠鬣蜥危害農作

外來種危機大…互花米草「濕地殺手」 綠鬣蜥危害農作

救生物多樣性…沒了昆蟲 就沒了疫苗

救生物多樣性…沒了昆蟲 就沒了疫苗

新工法護棲地…拆堰拒水泥 魚蝦回來了

新工法護棲地…拆堰拒水泥 魚蝦回來了

新觀念救生態…花蓮南安部落 有機拚永續

新觀念救生態…花蓮南安部落 有機拚永續

光電場破壞棲地 生物多樣性成空談

光電場破壞棲地 生物多樣性成空談

生物圈實驗示警 物種滅絕人難獨活

生物圈實驗示警 物種滅絕人難獨活

應對人類2大危機…不只減碳 還要搶救生物多樣性

應對人類2大危機…不只減碳 還要搶救生物多樣性

濁水溪河道曾乾涸 民團發動護魚

濁水溪河道曾乾涸 民團發動護魚

保育人士:農工業用水應「以供定需」

保育人士:農工業用水應「以供定需」

宜花河川頻斷流釀生態浩劫 專家籲適度還水於溪

宜花河川頻斷流釀生態浩劫 專家籲適度還水於溪

河汙染頻傳 罰錢屢禁不絕

河汙染頻傳 罰錢屢禁不絕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