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河道曾乾涸 民團發動護魚

2021年5月,濁水溪床乾涸,持續1個多月,沒水灌溉被迫休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1年5月,濁水溪床乾涸,持續1個多月,沒水灌溉被迫休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極端氣候下,不只東部出現斷流,近年西部濁水溪也曾河道乾涸見底,魚屍遍野、鳥獸逃散,當地民眾說這是百年未見旱象,對河川生態也帶來衝擊。所幸靠近出海口的麥寮地區保育人士發動護魚,同時藉機撲殺外來魚種,成功保育,但仍呼籲政府要善加開發伏流水。

2021年5月全台籠罩半世紀來最嚴重乾旱,濁水溪從雲林縣二崙鄉自強大橋以西的下游段,河道乾涸見底窘態。回顧當時旱象,二崙鄉鐘姓老農說,在濁水溪河床區耕作4、50年,不曾見過這麼大一條河全乾涸,還持續1個多月,沒水灌溉被迫休耕,實在真慘。

長期投入濁水溪生態保育的麥寮鄉民代表吳明宜也說,當時魚屍遍野、鳥獸逃散,他們發動護魚行動,幸好河床地底伏流水豐沛,高灘地鑿有37口深井,保育團體動員把大量魚群引入高灘地水池,才保魚類幸免於難,並藉機清除琵琶鼠魚等外來種,算是成功的保育行動。

吳明宜說,多年來官民合作推動河川保育,中央更以「經費無上限」綠化除沙,已見成效,目前生態盎然,野鳥團體調查,每年吸引逾2萬隻候鳥群聚,更有大冠鷲、燕鴴、黑翅鳶等,目前也有146隻黑面琵鷺棲息,甚至出現世界瀕危物種東方白鸛,四河局還建造8公尺高的「巢塔」,已吸引6隻東方白鸛留棲於此。

吳明宜說,濁水溪早年生態豐富,曾出現石虎、白鼻心,更有瀕危植物苦檻藍,雖說上游集集攔河堰改變濁水溪生態,但事在人為,只要用心維護,生態還是會回來,只是大旱斷流的天災須提早防範,以實際經驗,河岸伏流水廣為開發,方可救生態危難,才是長遠之計。

對於水源維護,崙背鄉長李泓儀認為,為避免旱季乾涸迫使農業休耕重演,可在沿岸大量開發滯洪池或伏流水來「養水」。

延伸閱讀

回響/光電場破壞石虎棲地 苗縣籲中央調查

回響/光電場破壞石虎棲地 苗縣籲中央調查

外來種危機大…互花米草「濕地殺手」 綠鬣蜥危害農作

外來種危機大…互花米草「濕地殺手」 綠鬣蜥危害農作

救生物多樣性…沒了昆蟲 就沒了疫苗

救生物多樣性…沒了昆蟲 就沒了疫苗

新工法護棲地…拆堰拒水泥 魚蝦回來了

新工法護棲地…拆堰拒水泥 魚蝦回來了

新觀念救生態…花蓮南安部落 有機拚永續

新觀念救生態…花蓮南安部落 有機拚永續

光電場破壞棲地 生物多樣性成空談

光電場破壞棲地 生物多樣性成空談

生物圈實驗示警 物種滅絕人難獨活

生物圈實驗示警 物種滅絕人難獨活

應對人類2大危機…不只減碳 還要搶救生物多樣性

應對人類2大危機…不只減碳 還要搶救生物多樣性

保育人士:農工業用水應「以供定需」

保育人士:農工業用水應「以供定需」

宜花河川頻斷流釀生態浩劫 專家籲適度還水於溪

宜花河川頻斷流釀生態浩劫 專家籲適度還水於溪

直擊新城溪斷流點 一灘水窪無魚蝦

直擊新城溪斷流點 一灘水窪無魚蝦

河汙染頻傳 罰錢屢禁不絕

河汙染頻傳 罰錢屢禁不絕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