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沒有名字的溪
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名字,每條溪流也是。不管是人或山川地景,如果能知道他們確切的名字及命名故事,往往可一窺命名者的世界觀和名字所承載的歷史。這一點,屬於南澳南溪支流、乍聽常被誤會為沒有名字的無名溪,很適合與大家聊上幾句。
何不認真來玩水
對有些人而言,暑假的開始,不是學校行事曆學期結束的隔天,夏天的尾巴,不是八月底九月初的開學日倒數,而是「玩水的日子」之於「不能玩水的日子」。有的人生活在都會區,玩水地點最常混凝在明亮整潔、幾何方正的人造游泳池,有的人家離水邊很近或更富有親近自然的行動力,三五好友相約前往溪畔、海灘消磨時光是夏日定番。
已截止 / 【處暑 × 自然】南澳・溪遊記趴兔
去年一開放就秒殺的「溪遊記」音樂會,今年熱烈回歸! 我們繼續向溪取經,走進南澳南溪中游,在地文史自然工作者囧囧(楊雋珩) 流路編集室 Llyung Studio ,將帶大家從直立人變趴溪獸,換個角度觀察世界,體會台灣有多美。
逆流而上的勇士
忘了從幾歲開始,腦中想到逆流上溯的代表生物非鮭魚莫屬,雖然沒有親眼看過活生生的鮭魚,但牠那在水流澎湃翻湧的瀑布前,縱身騰跳的畫面深植人心。運氣好的,成功躍過龍門回到溪流上游繁殖產卵,運氣差的,在半空中就被守望多時的棕熊一口咬下,教會年幼的我,不是每個逆流而上者都有美好結局。
散步溪濱 發現蓬勃小天地
此時的主流,沉潛於冬季數月來乾冷的天氣型態後,彷彿剛從睡夢裡甦醒的少女。春夏日漸增多的降雨,為她注入源頭活水,原來被限縮在河道一側甚至部分斷流的流路,從素雅瘦長的絲巾,逐漸換上輕薄寬敞的水藍大披肩。流水優雅地越過塊石、搬運砂礫,在陽光下濺起銀白鑲邊水花。上游連接中游,中游連接下游,隨著水量漸豐、辮狀分支恣意生長,這位少女也越來越顯現款擺舞動的青春活力。
香菇、鱸鰻、蔣公 觀音溪再一話
車行舊台九,多數人就算沒留意到觀音溪,也可能對147K前後、靠山側的觀音亭有印象。亭內巨大的觀音石上繪有觀音菩薩像,石碑鐫刻「觀音亭序」,右側另有一岩石漆著醒目紅字「佛」。觀音二字究竟從何而來?
初探觀音北溪
妃紅的楠樹新芽、蟬鳴、細長的雨,當春天拾起裙襬紛沓而至,溪流也愈發可愛起來了。微冷微熱的四月,好難將息,但我們一群愛溪的人心有依歸,老早就蠢蠢欲動計畫起此次的趴溪行程,目標是蘇花海岸臨海道路上的獨流溪——觀音北溪,想探一探這條溪的水下生物群像,也想確認去年的地震颱風對溪谷地貌的影響。
聽河流的歌 米莎的大暑溪遊記
印象特別深刻倒數第二首,米莎唱了新專輯《蝓螺》中的〈匯流口〉,她分享寫這首歌的緣由:走在大濁水溪上溯南湖的山旅時,她望著波浪溪與陶塞溪交融的匯流口,驚訝於原來自不同方向交集的兩條溪流,並非總是那麼相似,可以一條清澈湛藍,一條含沙濁灰,各有各的個性及所乘載的經歷,卻不期然在此相遇,就像兩個人的結合,一道溪水加上另一道溪水,會匯流出怎樣水色的大河無法預期,南湖深山年歲久遠、靜謐自得的匯流口「像極了愛情」,也是米莎創作中少數的情歌。
夜巡南澳南溪之大旱墳場
一個涼風吹拂的7月夜晚,囧與永光大哥從南澳南溪下游、鄰近海岸大橋處開始步行,想一路上溯到中游武塔部落處的河段,探探夜晚的溪流生態。雨鞋穿過芒草叢的窸窸窣窣,呼應著遠方公路上疾駛而過的車聲,永光大哥說他今晚的目標是烏魚,也希望能找到苦花,我哦哦哦地應聲,三步併兩步跨過無數裹著厚厚沙塵的石頭,期待的心情越來越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