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河流的歌 米莎的大暑溪遊記

楊雋珩現職於南澳流路編集室
謝謝米莎和Zoe的邀請,讓我們與20幾位學員在熱到要融化的大暑這天,一起共度了有溪水和音樂的療癒午後!這天第一站從日頭炎炎的海岸大橋走起,只見一群人眉毛糾結地靠著護欄往下望,非常認真想看到導覽的郭永光大哥說的:「躲在大石頭眉毛流後涼快的魚」,可惜視力沒有獵人好,十個人只有一個人看得到,於是囧也請大家一面觀察下游出海口或窄或胖的辮狀河道,一面想像更往上游走時,擺盪的中游、侵蝕厲害的上游分別是什麼模樣。
從水底居民的角度感受一條溪
不敢在烈日下荼毒眾人太久,快樂腳們一轉眼來到南澳南溪的下溪點,清澈水流透映著大小石礫與悠遊的魚兒。大家迫不及待地戴上面鏡趴在水中,以速度每分鐘50公分緩慢地漂浮前進,用最少干擾喧嘩的姿態,和看到的每一條魚、鰕虎共享同一片水域。熟悉了溪水「沉浸式教學」的魅力後,我們繼續前往河道轉彎處的深潭和跌水區,觀察體型較大的魚,例如溪哥、馬口魚、何氏棘魞等,並用身體去感受不同棲地條件下,水中生物們分別是如何找到自己安身的一方天地及餵飽自己的。包括無名溪支流注入南溪主流那涼涼的地下伏流,使靠近岸緣的砂礫淺灘變成一整塊天然冰床,懂享受的學員們,心照不宣地紛紛坐定一排「冰屁股」享受的畫面,實在太有趣!
休息片刻後,我們走向長潭岸際,一起與永光大哥尋找水棲昆蟲,一起在溪畔的芒草莖叢內窺看害羞的幼仔魚,部落獵人的童年溪遊記有說不完的故事,但朝陽社區赫赫有名的魚鬆草仔粿正在店裡等著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向Nancy阿姨說掰掰。回到室內,囧快速幫大家溫習方才看到的地形和生物照片,永光大哥則接棒來點嚴肅的,談談沙灘車、漂漂河及部分人為手段對在地河溪生態的危害,時間如午後斜陽,順順流入今日最柔軟的那一塊:「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米莎的歌。
唱出記憶裡的歌
配上童年那條最有感的中港溪黑白映像,米莎從她的第一首客語創作歌曲〈介條河壩〉唱起,吉他和弦一下,彷彿再度被一小時前浸潤髮膚的河水擁抱,輕柔的歌聲與客語獨有的音韻,讓人聽來十分陶醉,泡過溪水後鬆鬆的表演者與台下鬆鬆的聽眾,不知不覺連歌也被唱慢了,徐徐冉冉,捨不得那麼快奔流入海,一如河流。
印象特別深刻倒數第二首,米莎唱了新專輯《蝓螺》中的〈匯流口〉,她分享寫這首歌的緣由:走在大濁水溪上溯南湖的山旅時,她望著波浪溪與陶塞溪交融的匯流口,驚訝於原來自不同方向交集的兩條溪流,並非總是那麼相似,可以一條清澈湛藍,一條含沙濁灰,各有各的個性及所乘載的經歷,卻不期然在此相遇,就像兩個人的結合,一道溪水加上另一道溪水,會匯流出怎樣水色的大河無法預期,南湖深山年歲久遠、靜謐自得的匯流口「像極了愛情」,也是米莎創作中少數的情歌。
美好的時光飛快流逝,謝謝所有工作人員和學員促成這個緣份,下一次我們一樣溪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