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河溪天然無瑕的尊嚴

作者現職於荒野筏子溪平台
「筏子溪」位處大肚山東麓,第三河川分署秉持寬河矮堤的治理方式,在河床滿是卵礫石的溪水流路兩旁,保留濱溪植被帶,成為台中盆地內難得的近自然河川,堤岸裡的空間,是鳥類、蛙類、蛇類、龜鱉、昆蟲…等生物聚集的生命豐饒之地,是臺中綠網的核心、也是台中盆地的通風廊道與調節都市熱島現象的藍綠色水帶。
然而,城市居民對於河川常是陌生的、或是漠視的;人們不太了解自然河川所能提供的各項生態系服務,卻總是將它視為解決洪患的排水、或是輸送廢水垃圾的髒污渠道。我常說,「河川是臺灣最卑微的土地」,如同國內的其他河川,筏子溪不僅肩負著暴雨期間的排水功能,平常則承受著廢污水排放、河川廢棄物棄置衍生河川污染問題;其中,難以分解的塑膠材質廢棄物,進入海洋就很難被移除,對海洋環境及生態的負面影響更是難以評估,因此我們選擇在河道裡將垃圾攔截移除。
荒野保護協會臺中分會的志工組成「荒野筏子溪平台」,從2019年6月啟動筏子溪每兩周一次的常態淨溪,吸引了社區民眾、學校師生、企業群體、公部門一起參與,我們分享著筏子溪的生態奧秘,共同執行128次的常態淨溪活動並移除約20公噸的垃圾,在國內溪流社群間成為守護河川行動的特殊亮點。
我們秉持「他們用說的,我們用做的」核心精神,也在每次活動中捫心自問,「這次的行動是否有讓土地得到真實的益處」?同時,也在淨溪活動中推廣「源頭減塑」的理念,希望民眾能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及生活方式,可以用更溫柔的生活方式善待地球母親;我們所累積的故事,都寫在Facebook 粉絲專頁【荒野筏子溪平台】。
在持續將近6年的守護筏子溪行動中,參與的不僅是城市居民,總是能看老師帶著學生來進行環境教育、企業長期支持筏子溪並進行活動,也很有多的家長表示,「帶小孩看看真實的河川環境,視野不要被侷限在螢幕框框裡!」,也常有學生主動邀請同學來參加,使得我們的淨溪隊伍總是洋溢青春氣息。有一次早上8點半的集合時間,有3位來自台北市南港高中的女學生已經在現場等候;還有一次是七夕情人節,男生在台北、女生在高雄,相約在筏子溪淨溪後,要去臺中市區玩耍。我們希望,藉由淨溪活動的體驗,能開啟人與自然相遇的契機,能讓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守護環境的行列!
常態淨溪,並不容易。最令我感動的,來自荒野保護協會臺中分會的志工,完全無償、熱情奉獻的付出,在這平台實現志工理念,是荒野筏子溪平台的靈魂。我總覺得自己是極度幸運的人,每兩個星期,可以與一群好友在筏子溪畔相遇,共同做一件讓筏子溪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