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溪流教室,在行動中學習

走入溪流教室,以踏查認識溪流環境,以參加公部門會議學習公共參與。圖片來源/鄒明軒 圖片來源/鄒明軒
走入溪流教室,以踏查認識溪流環境,以參加公部門會議學習公共參與。圖片來源/鄒明軒 圖片來源/鄒明軒

鄒明軒現職於台灣河溪網協會

相較於對一條溪流有所羈絆、產生情感,進而開啟蹲點與守護行動,我與溪流的緣分,反而是起源自對公共參與的探詢。在因緣際會下,「河溪治理公共參與」成為我的行動研究主題。

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簡稱全促會) 擔任環境組專員。當時閱讀了⟪學校在窗外⟫一書,作者黃武雄以教育的本來面目、知識浮離於真實世界之上的反思,以及台灣社會解嚴後尚待發展的公共參與,提出以社區大學作為推動知識解放、催生公民社會的行動提案。

閱讀過程中,反覆映照著自己大學期間在台灣發生的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那股以公民行動尋求改變的能量,加上議題思辨、街頭審議的經驗,讓自己鼓起勇氣朝著心中的鼓聲行進。

於全促會擔任環境組專員期間,協助籌辦河川社群平台座談會。圖片來源/鄒明軒 圖片來源/鄒明軒
於全促會擔任環境組專員期間,協助籌辦河川社群平台座談會。圖片來源/鄒明軒 圖片來源/鄒明軒

在全促會工作期間,任務的安排扣合兩個方向,其一是如何從水利署及水保局的體制內搭建公民參與的管道和方法,其二則是如何讓更多社群引發對河溪議題的關懷。兩年累積的工作養分、過程中認識的人事物,以及各種未竟之事,可以說是讓我選擇繼續在河溪治理議題「蹲點」的原因。

一位認真的公務員,在他被交辦的一件民眾陳情溪流整治工作上,依照工程專業及過往公務經驗,單純地設想以施作沉砂池及固床工,降低民眾對淹水與土砂災害的疑慮,但生態團體提出的訴求,則是希望取消非必要的工程設計,函文給地方政府優先處理因民眾違法占用所造成的瓶頸段問題。他在過程中承擔著陳情民眾的不滿、預算執行與管考壓力、其他權責機關的不理不睬,不僅成為多方意見下的夾心餅乾,更大的矛盾是來自於未盡公務職責的擔憂,以及對自身工作價值的懷疑。

自此,我才發現原來守護河溪,已超出部分公務員生態保育專業能力,也讓特定機關備受責難。在深入檢討公民參與作業機制之前,我們共同面對的,是一個並未從河川整體視角所建立的治理/管理體系、一個未能納入多元意見及價值考量的決策流程與同時還得面對政治人物及主流媒體的各方壓力,無止盡地增長治水壓力。為了單一防災目的而嚴重減損其他河川生態系服務,是我們在台灣推動溪流守護時面臨的最大挑戰。

一般常見的野溪坑溝整治,為了單一防災目的造成生態功能及生態系服務劣化。圖片來源/鄒明軒 圖片來源/鄒明軒
一般常見的野溪坑溝整治,為了單一防災目的造成生態功能及生態系服務劣化。圖片來源/鄒明軒 圖片來源/鄒明軒

「以專業為河溪發聲,恢復河川生命力」是台灣河溪網協會成立之初設立的宗旨。面對由水利及水保工程專業所組成、以防災及維繫土地利用為主要職責的河川管理體系,我們藉由導入河相學、韌性調適觀點、土地合理利用及國土規劃,作為水利與生態對話的橋梁,並努力讓兼顧河川生態需求的河川管理成為政策方針、成為地方的共同願景。

邀請大家一同走入各地溪流教室,與我們一起在行動中學習。

鄒明軒

鄒明軒

(現職:台灣河溪網協會秘書長) 守護河流一句話:守護溪流不只是關心水下生命而為生態發聲,更是為了讓河川管理重視眾人的環境權益,讓公共參與成為日常。

更多作者群

延伸閱讀

與母親河的對話練習

與母親河的對話練習

那些在溪裡被撿起來的,不只是垃圾,還有感動

那些在溪裡被撿起來的,不只是垃圾,還有感動

鹿寮坑溪的生態守護與盼望

鹿寮坑溪的生態守護與盼望

我的第一條溪:頂南圳

我的第一條溪:頂南圳

舊港島_頭前溪出海口的守門員

舊港島_頭前溪出海口的守門員

在溪畔散散步,開啟與溪友好的一扇門

在溪畔散散步,開啟與溪友好的一扇門

還給河溪天然無瑕的尊嚴

還給河溪天然無瑕的尊嚴

筏子溪夾縫求生的石虎

筏子溪夾縫求生的石虎

聽河流的歌 米莎的大暑溪遊記

聽河流的歌 米莎的大暑溪遊記

夜巡南澳南溪之大旱墳場

夜巡南澳南溪之大旱墳場

水從哪裡來?流到哪裡去?

水從哪裡來?流到哪裡去?

守護蘇澳溪——一條河流的故事與我們的責任

守護蘇澳溪——一條河流的故事與我們的責任

more